·网站首页 >> 子夜书案 >> 古代汉语知识 >> 〔古代汉语知识〕训诂·下 第一节 《尔雅》类著作
  


〔古代汉语知识〕

训诂·下
 
根据洪波著《古代汉语教程》整理编辑 仅供参考

 
 


  【导读】本课介绍古代的训诂学著作。共分五节,第一节介绍《尔雅》类训诂学著作,著重介绍了《尔雅》和《广雅》两部书;第二节介绍《方言》类训诂学著作,著重介绍了汉代扬雄的《方言》;第三节介绍《说文解字》类训诂学著作,著重介绍了许慎的《说文解字》及清代几部著名的《说文解字》注本;第四节介绍《释名》类训诂学著作,著重介绍了汉代刘熙的《释名》;第五节介绍了唐代以来一些重要的训诂学著作。



第一节 《尔雅》类著作


  一、《尔雅》

  《尔雅》是我国第一部解释词义的训诂著作,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编纂的词典。

  关于《尔雅》的命名,刘熙说:“《尔雅》,尔,昵也;昵,近也。雅,义也;义,正也。五方之言不同,皆以近正为主也。”(《释名·释典艺》)“近正”即接近雅言。“雅言”即当时规范的共同语。“尔雅”就是以雅正之言解释方言词语和古词语,使之近于规范。黄侃说:“雅之训正,谊属后起,其实即夏之借字。”(《尔雅略说·论尔雅名义》)据此,雅言即华夏的共同语,亦即当时中原地区的官话,和刘熙所讲意思相近。

  关于《尔雅》的作者和成书年代历来有不同的说法。一说周公“著《尔雅》一篇”(张揖《上广雅表》);一说“《尔雅》者,孔子门人所作”(据《尔雅·释天》“四时”章邢昺疏引郑玄《驳五经异义》);一说“乃是秦、汉之间学《诗》者纂集说《诗》博士解诂之言尔”(欧阳修《诗本义》)。现在一般都认为《尔雅》不是出自一时一人之手,先秦时已有雏型,又经过陆续增补,最后写定于西汉初年。但也有人认为《尔雅》当成书于战国末年,它的编纂人是齐、鲁儒生,编定于一人或少数几人之手。

  《尔雅》是先秦时期名物释义的汇编,全书2091条,收词语4300多个,共13113字。其中大部分是单音词,也有一些复音词。全书按意义分类,共十九篇: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这十九篇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两大类:前三篇是解释一般词语的,后十六篇是解释各种名物的。

  在前三篇中,《释诂》《释言》主要解释单音的同义词,《释训》着重解释一些描写事物情貌的迭音词。这三篇主要采用同训的方法解释词义。如:

  (1)《释诂》:初、哉、首、基、肇、祖、元、胎、俶、落、权舆,始也。
  (2)《释言》:还、复,返也。
  (3)《释训》:穆穆、肃肃,敬也。

  在后十六篇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四篇是对名物称谓的释义。《释亲》解释亲属称谓,《释宫》《释器》《释乐》主要解释建筑、器物、音乐等名称,《释天》至《释水》五篇解释有关天文、地理的名词。这些篇为了释义准确,多用立义界的方法。《释草》至《释畜》七篇解释植物动物名称。这些篇因物名古今不同,有雅俗之分,释义时则着重于沟通古今和雅俗,有些则用描写比况的方法说明。如:

  (1)《释亲》:男子先生为兄,后生为弟。
  (2)《释宫》:宫中之门谓之闱,其小者谓之闺。小闺谓之阁。衖门谓之闳。
  (3)《释器》: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笾。瓦豆谓之登。
  (4)《释乐》:大鼓谓之鼖,小者谓之应。
  (5)《释天》:南风谓之凯风,东风谓之谷风,北风谓之凉风,西风谓之泰风。
  (6)《释地》: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野外谓之林。林外谓之垌。
  (7)《释丘》:绝高为之京。非人为之丘。
  (8)《释山》:山有穴为岫。
  (9)《释水》:水草交为湄。
  (10)《释草》:荼,苦菜。
  (11)《释木》:柽,河柳。旄,泽柳。杨,蒲柳。
  (12)《释虫》:蜆,缢女。
  (13)《释鱼》:科斗,活东。
  (14)《释乌》:舒雁,鹅;舒凫,鹜。
  (15)《释兽》:罴如熊,黄白文。
  (16)《释畜》:白马黑鬣,骆。

  《尔雅》汇集并保存了大量的上古汉语词汇,其中包括古语词、方言语词、专门用语以及少数外来语,为研究上古汉语词汇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同时也是阅读先秦古籍的重要工具书;《尔雅》首创的按意义分类编排的体例和释词方法,对后代词书、类书的编纂有很大影响。因此,《尔雅》历来受到重视和推崇,学者们赞扬它“诚九流之津涉,六艺之钤键”(郭璞《尔雅序》),是“训故之渊海,五经之梯航也”(宋翔凤《尔雅义疏序》)。到了宋代,又被列为《十三经》之一,正式奉为儒家经典。当然,《尔雅》也存在不少缺点。如分类不够科学,所收词语及义项不够完备,释义过于简略,意义不够明确等。

  从汉代开始,就有人为《尔雅》作注了。西汉武帝时有犍为文学舍人为《尔雅》作注,东汉时有刘歆、樊光、李巡等几家注,魏时有孙炎注,都久已亡佚。现在能够看到的最早的完整的《尔雅》注本是晋代郭璞的《尔雅注》,凡三卷。郭璞(276—324)字景纯,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他花了十年时间研究注释《尔雅》。他的《尔雅注》取证丰富,引用了近五十种古籍资料。他不墨守旧说,能够用晋代活的方言口语来解释古语词,并能通过调查研究,细致入微地解说名物。在阐发《尔雅》体例、提出故训来源方面都较为准确,语言简明扼要。郭璞注一直被认为是《尔雅》的重要注本。郭璞另有《尔雅音义》二卷,今已不存。

  宋代邢昺等人所著《尔雅疏》十卷,以郭璞注为依据,加以补充说明,并对《尔雅》条例多所发明,被列为《十三经注疏》之一,流传较广。

  清人研究《尔雅》的著作很多,最著名的是邵晋涵的《尔雅正义》和郝懿行的《尔雅义疏》。邵晋涵(1743—1796)字与桐,又字二云,号南江,浙江余姚人。他的《尔雅正义》引用多种经书、周秦诸子、汉人著述,并广泛采集古注来补充郭注之疏漏,引证材料丰富,解释简明扼要。清代很多研究《尔雅》的学者都受他的影响。郝懿行(1757—1825)字恂九,号兰皋,山东栖霞人。他的《尔雅义疏》成书较晚,是所有《尔雅》注本中最详尽、最通行的一种。这部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根据实际观察来描述草木虫鱼鸟兽,详细确切,胜过以往各家注解,并纠正了历代相传的一些错误说法。他在注解中还很重视以声音通训诂,但由于对古音学比较生疏,错误较多,古音通假也用得过滥。后来王念孙作《尔雅郝疏刊误》,指出了不少错误。

  《尔雅》问世以后,历代都有人著书补充它,或摹仿它的体例编写同类著作。因为这类书摹仿《尔雅》,书名也都带一个“雅”字,后人便统称之为“雅书”。


  二、《小尔雅》

  《小尔雅》,为《孔丛子》中的第十一篇,讬名汉孔鲋撰(实系伪书,据考证当为汉、魏之际人作)。十三篇。收词374条,前十篇是增补《尔雅》的:《广诂》《广言》《广训》显然是补充《尔雅》中《释诂》《释言》《释训》的,《广义》《广名》从两方面来补充《尔雅·释亲》,《广服》《广器》主要补充《尔雅·释器》,《广物》是对《尔雅》中《释草》《释木》的补充,《广鸟》《广兽》是对《尔雅》中《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的补充;后三篇《度》《量》《衡》是本书所特有的,用来解释度、量、衡的名称。这部书的编排体例和《尔雅》大致相同。书中保存了一部分《尔雅》未收录的先秦、两汉的古词古义,用汉代通行的词语加以解释,很有参考价值。注本有清胡承珙的《小尔雅义证》十三卷、宋翔凤的《小尔雅训纂》六卷、葛其仁的《小尔雅疏证》五卷、任兆麟的《小尔雅注》八卷等。


  三、《广雅》

  《广雅》,魏张揖撰。张揖,字雅让,清河人。本书成书于魏太和年间,因为内容是增广《尔雅》的,因而命名为《广雅》。隋代曹宪给《广雅》作音释时,因避煬帝杨广讳,曾将书名改为《博雅》,后来又恢复了原名。

  原书分上、中、下三卷,唐以后分成十卷。全书共解释名物2343条,搜罗了大量的先秦、两汉经传子史、辞赋、医书、字书中所有而不见于《尔雅》的训诂资料。如:

  (一)《释诂》:古、昔、先、创、方、作、造、朔、萌、芽、本、根、櫱、鼃、䔞、昌、孟、鼻、业,始也。
  (二)《释言》:息、归,返也。
  (三)《释训》:洞洞、属属、切切、恂恂、訚訚、翼翼、济济、畏畏、祈祈,敬也。

  和上文《尔雅》同条相比,可以清楚地看到它所收集的都是不见于《尔雅》的古词古义。大体说来,这部书对“周、秦、两汉古义之存者,可据以证其得失;其散逸不传者,可藉以窥其端绪。”(王念孙《广雅疏证序》)它是研究先秦、两汉词汇和训诂的重要资料。

  这部书在清代以前没有注本。清代为它作注的有卢文弨、钱大昭、王念孙等几家。其中成就最高的是王念孙的《广雅疏证》。王念孙(1744—1832)字怀祖,号石臞,江苏高邮人。他是清代著名学者戴震的学生。《广雅疏证》十卷是他的代表作(其中第十卷为他的儿子王引之撰写),从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开始,用了将近十年的时间才完成。这部书是王氏父子治学态度、治学方法和学术成就的集中体现,书成之后在学术界颇负盛名。《广雅疏证》之所以能够成为众口交誉的一部书,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他以谨严的治学态度,依据翔实的文献资料,对许多古词古义作出了准确可信的解释。《广雅》原书只有18150字(经王念孙校订,现有17326字),而王氏父子的疏证则不下五十万字。其中征引了大量古代文献资料,采揽了同时和前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另外还包括一些对草木虫鱼鸟兽亲自观察的结果。他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不取凿空之谈,亦不为株守之见”,实事求是地对词义进行解释。二是王念孙能够“就古音以求古义,引伸触类,不限形体”,打破了文字形体的束缚,以声音通训诂,从声音和意义的结合关系上去研究词义、探求词源,揭示出了语词之间“声近义同”“声转义近”的原理,纠正了前代一些错误的解说,有很多独到的见解,也为训诂研究开辟了一条宽广的途径。


  四、其他

  《尔雅》类训诂著作除了上述三部外,还有以下多种:

  1.《埤雅》,北宋陆佃撰,二十卷。“埤(pí)”是增益之意。本书专释名物,分释鱼、释兽、释鸟、释虫、释马、释木、释草、释天等八篇,共296条。释词多征引《诗》中文句,考辨议论,保存了不少有价值的资料;但常杂有王安石《字说》一类的臆说,不足为训。
  2.《尔雅翼》,南宋罗愿撰,三十二卷。“翼”是辅翼之意。本书也专释名物,分释草、释木、释鸟、释兽、释虫、释鱼等六篇。体例严谨,既考之于书传,又参之以目验,颇具说服力。
  3.《骈雅》,明朱谋玮撰。七卷。本书专收双音词(其中多有声音相转而写法不同的词),并以双音词释义。分释诂、释训、释名称、释宫、释服食、释器、释天、释地、释草、释木、释虫鱼、释鸟、释兽等十三篇,所收词语多出于六朝以前的经史文集和唐、宋类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联绵词典,对研究古代联绵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清代魏茂林作《骈雅训纂》十六卷,注解详密,体例精善。
  4.《通雅》,明方以智撰。五十二卷。本书名虽称“雅”,实际上已经超出了雅书的范围,其目的是为了解决一些古今有争议的文字训诂问题,所以命名为《通雅》。全书分释诂、天文、地舆、身体、称谓、姓名、官制、事制、礼仪、乐曲、乐舞、器用、衣服、宫室、饮食、算数、植物、动物、金石、谚原等二十类(另有讨论音韵等问题的四类)。辨证词语训诂以经史为本,旁及诸子百家、志怪、小说。引文一般都注明出处。本书不仅重视古音古训的考释,也重视方言俗语的解释,并能从声音相转上说明古今方俗语词,可供研究词义、探讨词源作参考,是明代著作中水平较高的一种。
  5.《别雅》,原名《别字》,清吴玉搢撰。五卷。此书搜集经子史传和汉代碑刻中通常写法不同而音义相同的双音词和少数单音词,按平水韵编排。对所释之词都列出别字异体,注明出处,并从声音上辨析它们的同、通、转、借关系,为近代朱起凤作《辞通》奠定了基础。
  6.《比雅》,清洪亮吉撰。十九卷。分释诂、释言、释训、释天、释地、释山、释水、释人、释宫、释器、释乐、释舟、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十九篇。本书仿照《尔雅》体例,征引古籍训诂,排比辨释近义、反义和相关词,为研究古代汉语同义词和反义词提供了不少有用的资料。因原书属未定稿,所以归类错乱之处颇多。
  7.《拾雅》,清夏味堂撰。二十卷。本书名为《拾雅》,乃拾《尔雅》《广雅》遗漏之意。分三篇:《拾雅释》为《尔雅》已有而收字未备的词条;《拾广释》为《广雅》已有而收字未备的词条(但只有《释诂》《释言》两篇);《拾遗释》为《尔雅》《广雅》所未收的词条。
  8.《迭雅》,清史梦兰撰。十三卷。本书专门从经史子集和诸家注疏中搜集迭音词,按《尔雅·释训》的体例编排。收词丰富,疏证详密,间或注音,引证极广,且出处明确,是研究古代汉语迭音词的参考书。
  9.《毛雅》,本名《毛诗传义类》,清陈奂撰。附在《诗毛氏传疏》之后。“毛”指《毛传》,《毛雅》即把《毛传》所释词按《尔雅》体例编排而成。
  10.《说雅》,清朱骏声撰。附在《说文通训定声》之后。“说”指《说文解字》,《说雅》即把《说文解字》所收字按《尔雅》体例编排而成。
  11.《选雅》,清程先甲撰。二十卷。“选”指《文选》。《选雅》即把《文选》李善注所释词按《尔雅》体例编排而成。
 


〔共9頁〕 1 2 3 4 5 6 7 8 9 上一頁 下一頁

 
 
  

子夜星网站
Personal Website.  Created by Midnight Star .Copy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