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星主页 >> 诸子百家 >> 资治通鉴 <178>
  


资治通鉴
  

【北宋】司马光 编著


《资治通鉴》凡二百九十四卷 子夜星网站整理编校

  

  

〔共294頁〕上一卷 下一卷

 

资治通鉴·卷一七八 隋纪二


 
  ● 隋纪二 〔起玄黓困敦(壬子),尽屠维协洽(己未),凡八年。〕

  ◎ 隋高祖文皇帝·上之下

  【原文】

  隋高祖文皇帝 开皇十二年(壬子 公元592年)

  春,二月,己巳,以蜀王秀为内史令兼右领军大将军。

  国子博士何妥与尚书右仆射邳公苏威争议事,积不相能。威子夔为太子通事舍人,〔〖胡三省注〗隋制:太子通事舍人八人,属典书坊。〕少敏辩,有盛名,士大夫多附之。及议乐,夔与妥各有所持;诏百僚署其所同,百僚以威故,同夔者什八九。妥恚曰:“吾席间函丈四十馀年,〔〖胡三省注〗礼:侍坐于先生,席间函丈。何妥周武帝时已为太学博士,故云然。〕反为昨暮儿之所屈邪!”〔〖胡三省注〗邪,音耶。〕遂奏:“威与礼部尚书卢恺、吏部侍郎薛道衡、尚书右丞王弘、考功侍郎李同和等共为朋党。〔〖胡三省注〗吏部侍郎、考功侍郎皆属吏部尚书。尚书左、右丞分司管辖。隋制:尚书二十四曹侍郎,独吏部侍郎班左右丞之上。吏部侍郎正四品,左、右丞从四品。〕省中呼弘为世子,同和为叔,言二人如威之子弟也。”复言威以曲道任其从父弟彻、肃罔冒为官等数事。上命蜀王秀、上柱国虞庆则等杂案之,事颇有状。上大怒。秋,七月,乙巳,威坐免官爵,以开府仪同三司就第;卢恺除名,知名之士坐威得罪者百馀人。

  初,周室以来,选无清浊;及恺摄吏部,〔〖胡三省注〗按恺传,开皇九年拜礼部尚书。〕与薛道衡等甄别士流,故涉朋党之谤,以至得罪。未几,上曰:“苏威德行者,但为人所误耳!”命之通籍。〔〖胡三省注〗通籍殿中,则得预朝请。〕威好立条章,每岁责民间五品不逊,〔〖胡三省注〗孔安国曰:五品,谓五常。逊,顺也。〕或答云:“管内无五品之家。”其不相应领,类多如此。又为馀粮簿,欲使有无相赡;民部侍郎郎茂以为烦迂不急,皆奏罢之。茂,基之子也,〔〖胡三省注〗郎基见一百六十五卷梁世祖承圣三年。〕尝为卫国令。有民张元预兄弟不睦,丞、尉请加严刑,〔〖胡三省注〗《隋志》:县置令、丞、尉。〕茂曰:“元预兄弟本相憎疾,又坐得罪,弥益其仇,非化民之意也。”乃徐谕之以义。元预等各感悔,顿首请罪,遂相亲睦,称为友悌。

  【译文】

  ● 隋纪二

  ◎ 隋文帝·上之下

  隋文帝开皇十二年(壬子 公元592年)

  春季,二月己巳(疑误),隋朝任命蜀王杨秀为内史令兼右领军大将军。

  国子博士何妥与尚书右仆射邳公苏威议论政事时,素来意见不同,各不相让。苏威的儿子苏夔担任太子通事舍人,他从小就机敏善辩,享有盛名,士大夫都攀附巴结他。及至讨论修订音乐时,苏夔和何妥各有自己的主张。于是隋文帝下诏令百官群臣各自发表意见,百官大臣由于苏威的缘故,十分之八九都表示赞成苏夔的主张。何妥愤愤不平地说:“我当国子博士都四十多年了,现在反倒屈居于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儿之下!”于是向文帝上奏说:“苏威和礼部尚书卢恺、吏部侍朗薛道衡、尚书右丞王弘、吏部考功侍郎李同和等人结党营私,尚书省中称呼王弘为世子,称呼李同和为叔,这是说他们两人就如同苏威的儿子和兄弟。”又告发苏威以不正当手段为堂弟苏彻、苏肃谋求官职等几项罪行。于是文帝命令蜀王杨秀、上柱国虞庆则等人负责调查此事,基本属实。隋文帝非常愤怒,秋季,七月乙巳(初一),苏威因此被免除官职爵位,只保留开府仪同三司,回家闲居;卢恺被免官除名,受牵连而获罪的知名人士多达一百余人。

  自从北周建立以来,选拔官吏不管品德好坏,及至卢恺代理吏部尚书,与薛道衡一起对官吏的品德加以分别,所以遭到结交朋党的诽谤,以至于获罪。不久,隋文帝又说:“苏威是个有德行的人,只是被别人所误罢了。”于是下令苏威可以参预朝会宴请。苏威热衷于订立各种规章制度,每年都责备民间各地不重视推行儒家仁、义、礼、智、信五常的教化,有的地方官回答道:“在我管辖的地区内没有五品以上的官员。”其不相领会,多数类此。苏威又编制出余粮帐簿,打算令民间有无互相调节,民部侍郎郎茂认为这种作法烦琐迂阔,难以推行,于是向文帝上奏,予以废除。郎茂是郎基的儿子,他曾经担任卫国县令,有平民百姓张元预兄弟不相和睦,县丞、县尉请求对张元预兄弟严刑治罪,郎茂说:“张元预兄弟之间本来就互相憎恶,如果因此将他们治罪,他们就会更加仇恨,达不到教化百姓的目的。”于是郎茂就用仁义慢慢开导他们。张元预兄弟都深受感动而后悔不已,向郎茂叩头请罪,于是兄弟之间互相亲爱和睦,民间乡里都称赞他们的友爱孝悌。

  【原文】


  【原文】

  己巳,上享太庙。〔〖胡三省注〗隋立四亲庙,各以孟月享以太牢。〕

  壬申晦,日有食之。

  帝以天下用律者多踳駮,〔〖胡三省注〗踳,乖也;駮,错也。踳,尺允翻。〖按〗駮,通驳。〕罪同论异,八月,甲戌,制:诸州死罪,不得辄决,悉移大理按覆,事尽,〔〖胡三省注〗尽,竟也。〕然后上省奏裁。”

  冬,十月,壬午,上享太庙。十一月,辛亥,祀南郊。

  己未,新义公韩擒虎卒。〔〖胡三省注〗擒虎袭父雄爵新义郡公,平陈之功,以吏议不加封爵。〕

  【译文】

  己巳(二十五日),隋文帝到太庙祭祀祖先。

  壬申晦(二十八日),出现日食。

  隋文帝因为天下的执法官吏对法律的理解多有错误,往往发生罪行相同而判决不同的现象,八月甲戌(初一),下制书说:“各州犯有死罪的案件,州府不得随意判决定案,要全部移送大理寺审理复查,复查完毕后,再呈奏尚书省裁决。”

  冬季,十月壬午(初十),隋文帝到太庙祭祀祖先。十一月辛亥(初九),文帝在南郊举行祭天大祀。

  己未(十七日),新义公韩擒虎去世。

  【原文】


  十二月,乙酉,以内史令杨素为尚书右仆射,与高颎专掌朝政。素性疏辩,高下在心,朝臣之内,颇推高颎,敬牛弘,厚接薛道衡,视苏威蔑如也,自馀朝贵,多被陵轹。〔〖胡三省注〗陵,乘也,犯也,侮也,侵也。轹,陵践也。又,车践为轹。轹,郎击翻。〕其才艺风调优于颎;至于推诚体国,处物平当,有宰相识度,不如颎远矣。

  右领军大将军贺若弼,自谓功名出朝臣之右,每以宰相自许。既而杨素为仆射,弼仍为将军,甚不平,形于言色,由是坐免官,怨望愈甚。久之,上下弼狱,谓之曰:“我以高颎、杨素为宰相,汝每昌言曰:‘此二人惟堪啖饭耳!’〔〖胡三省注〗昌言,明言于广众。〕是何意也?”弼曰:“颎,臣之敌人;素,臣舅子。臣并知其为人,诚有此语。”公卿奏弼怨望,罪当死。上曰:“臣下守法不移,公可自求活理。”弼曰:“臣恃至尊威灵,将八千兵渡江,擒陈叔宝,窃以此望活。”上曰:“此已格外重赏,何用追论!”弼曰:“臣已蒙格外重赏,今还格外望活。”既而上低回者数日,〔〖胡三省注〗低,降意也。回,转心也。〕惜其功,特令除名。岁余,复其爵位,上亦忌之,不复任使,然每宴赐,遇之甚厚。

  有司上言:“府藏皆满,无所容,积于廊庑。”帝曰:“朕既薄赋于民,又大经赐用,〔〖胡三省注〗谓赏平陈将士。〕何得尔也?”〔〖胡三省注〗尔,犹言如此。〕对曰:“入者常多于出,略计每年赐用,至数百万段,曾无减省。”于是更辟左藏院以受之。〔〖胡三省注〗汉官有中藏令,晋有中、黄、左、右藏令,隋初有右藏、黄藏令,至是始辟左藏院。藏,徂浪翻。〕诏曰:“宁积于人,无藏府库。河北、河东今年田租三分减一,兵减半功,调全免。〔〖胡三省注〗田出租,丁出调,详已见前。兵受田,计亩为功,以其所出,修器械,备糗粮,今亦减其半。调,徒吊翻。〕”时天下户口岁增,京辅及三河地少而人众,〔〖胡三省注〗京辅,谓关内。三河,谓河东、河南、河北。少,与小同。〕衣食不给,帝乃发使四出,均天下之田,其狭乡每丁才至二十亩,老少又少焉。

  【译文】

  十二月乙酉(二十四日),隋朝任命内史令杨素为尚书右仆射,与尚书左仆射高颎一起掌管朝政。杨素秉性粗疏而有辩才,对待他人随意褒贬,在朝臣之中,他很推崇高颎,尊敬太常卿牛弘,倾心结交薛道衡,而根本瞧不起苏威,其余的当朝权贵大都受到他的欺凌侮辱。杨素的才艺风度优于高颎,至于以诚侍人,体谅国家,处事公平,具备宰相的见识和器度,他远不如高颎。

  右领军大将军贺若弼自认为他的功勋名望在其他的群臣之上,因此经常以宰相自任。不久,杨素被任命为尚书右仆射,自己还是将军,所以非常愤恨不平,并在言谈脸色上表现出来,于是他被朝廷罢免职务,因而愈加怨恨。过了一段时间后,隋文帝将贺若弼逮捕下狱,问他说:“我任命高颎、杨素为宰相,而你经常扬言说:‘这两个人只会吃饭。’你这话是什么意思?”贺若弼回答说:“高颎是我的老朋友,杨素是我舅舅的儿子,我深知他们的为人,所以敢说那样的话。”公卿大臣上奏说贺若弼怨恨朝廷,犯了死罪。文帝又对贺若弼说:“百官大臣严格执法,判定你犯有死罪,你得自己寻找活命的理由。”贺若弼说:“我仰仗着陛下威灵,率领八千名兵士渡过长江,俘获了陈后主陈叔宝,我想以此功劳请求活命。”文帝说:“朝廷对此已格外重赏,现在怎么还能再提此事?”贺若弼说:“我是已经得到过格外重赏,只是今天还想请求陛下格外开恩,保全性命。”在这以后的几天里,文帝稍微回心转意,顾念他战功卓著,特令免除一切官爵职务,除名为民。一年以后,文帝虽然又恢复了贺若弼的爵位,但也对他产生猜忌,不再任命他担任具体职务,但是朝会宴请赏赐群臣时,给他的待遇仍很优厚。

  有关官吏上奏说:“国家的府库已经全堆满了,以至于财物没有地方存放,只好暂时堆放在府库外的厢房里。”隋文帝问:“朕不但对天下百姓征收很轻的赋税,而且又曾经用来大量地赏赐平陈的有功将士,为什么府库还会全满呢?”回答说:“由于每年收入经常多于支出,估计每年用于赏赐和日常支用达到数百万段,所以府库所藏根本不会减少。”于是文帝下令另外开辟左藏院以存放新征收的财帛。文帝又下诏书说:“粮食布帛宁愿积蓄在民间百姓家里,也不要储藏于国家府库,今年河北、河东地区的田租可减征三分之一,军人应缴纳的份额可减征一半,全国各地成丁应缴纳的调全部免征。”当时隋朝全国的户口每年都在增加,京畿地区和河北、河南、河东三河地区地少人多,许多平民衣食不足,于是文帝就向全国各地派出使节,重新调整分配天下的田地,地少人多的狭乡每个成年丁口只能分到二十亩地,老人和孩童能分到的土地更少。

  【原文】


  隋高祖文皇帝 开皇十三年(癸丑 公元593年)

  春,正月,壬子,上祀感生帝。〔〖胡三省注〗隋以火德王,以赤帝赤熛怒为感生帝。〕

  壬戌,行幸岐州。〔〖胡三省注〗岐州扶风郡。〕

  二月,丙午,诏营仁寿宫于岐州之北,〔〖胡三省注〗仁寿宫,在岐州普闰县。〕使杨素监之。素奏前莱州刺史宇文恺检校将作大匠,〔〖胡三省注〗《隋志》:东莱郡,旧置光州,开皇五年,更名莱州。隋制:未除授正官而领其务者为检校官。将作大匠掌工作。宇文恺有巧思,奏使之领作。〕记室封德彝为土木监。〔〖胡三省注〗土木监,掌土木之事,以营宫暂置之,非常设之官。〕于是夷山堙谷以立宫殿,崇台累榭,宛转相属。役使严急,丁夫多死,疲屯颠仆,推填坑坎,覆以土石,因而筑为平地。死者以万数。

  丁亥,上至自岐州。

  己卯,立皇孙暕为豫章王。暕,广之子也。

  丁酉,制:“私家不得藏纬候、图谶。”

  【译文】

  隋文帝开皇十三年(癸丑 公元593年)

  春季,正月壬子(十一日),隋文帝祭祀感生帝。

  壬戌(二十一日),隋文帝巡幸岐州。

  二月丙午(疑误),隋文帝下诏令在岐州北面营建仁寿宫,派遣杨素监督施工。杨素上奏请求朝廷委派前莱州刺史宇文恺临时代理将作大匠,记室参军封德彝为土木监。于是平山填谷构筑宫殿,高台累榭,宛转相连。在营建过程中督使严急,服役丁夫死亡众多。很多人疲备不堪,倒地而死,尸体被填入坑中,上面用土石覆盖,因而筑成平地。死的人数以万计。

  丁亥(十七日),隋文帝自岐州返回长安。

  己卯(疑误),隋朝册封皇孙杨暕为豫章王。杨暕,是晋王杨广的儿子。

  丁酉(二十七日),隋文帝下制书说:“民间私家不得收藏预卜吉凶的纬候、图谶之类的书籍。”

  【原文】


  秋,七月,戊辰晦,日有食之。

  是岁,上命礼部尚书牛弘等议明堂制度。宇文恺献明堂木样,上命有司规度安业里地,将立之;而诸儒异议,久之不决,乃罢之。〔〖胡三省注〗《隋志》:宇文恺依月令文造明堂木样,重檐复庙,五房四达,丈尺规矩,皆有准凭。帝异之,命有司于安业里为规兆,盖在长安南郭内也。既以异议罢。至大业中,恺复奏明堂议及木样。其议云:

  《尚书·帝命验》曰:“帝者承天,立五府以尊天重象,赤曰文祖,黄曰神斗,白曰显纪,黑曰玄矩,苍曰灵府。”注曰:“唐、虞之天府,夏之世室,殷之重屋,周之明堂,皆同矣。”《尸子》曰:“有虞氏曰总章。”《周官·考工记》曰:“夏后氏世室,堂修四[二]七,博四修一。”注云:“修,南北之深也。夏度以步,今堂修十四步,其博益以四分修之一,则明堂博十七步半也。”臣恺按:三王之世,夏最为近古,从质尚文,理应渐就宽大,何困夏室乃大殷堂﹖相形为论,理恐不尔。记云:“堂修七,博四。”修若夏度以步,则应修七步。注云:“今堂修十四步,”乃是增益记文。殷、周二堂独无加字,便是其义,类例不同。山木礼本,辄加“二七”之字,何得殷无加寻之文,周阙增筵之义!研核其趣,或是不然。雠校古书,并无二字,此乃桑间俗儒信情加减。《黄图议》云:“夏后氏益其堂之大一百四十四尺,周人明堂以为两杼间。”马宫之言,止论堂之一面。据此为准,则三代堂基并方,得为上圆之制。诸书所说,并为下方。郑注周官,独为此义非直与古违异,亦乃乖背礼文,寻文求理,深恐未愜。《尸子》曰,“殷人阳馆。”《考工记》曰:“殷人重屋,堂修七寻,堂崇三尺,四阿重屋。”注曰:“其修七寻五丈六尺,于夏;周则其博九寻七丈二尺。”又曰:“周人明堂度九尺之筵,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堂崇一筵,五室凡二筵。”《礼记·明堂位》曰:“天子之庙,复庙重檐。”郑注云,“复庙,重屋也。”注《玉藻》云,“天子庙及路寝,皆如明堂制。”《礼图》云:“于内室之上,起通天之观,观八十一尺,得宫之数,其声浊,君之象也。”《大戴礼》云:“明堂者,古有之,凡九室,一室有四户八牖,以茅盖,上圆下方,外水曰璧雍,亦缀户,白缀牖,堂高三尺,东西九仞,南北七筵,其宫方三百步。”《周书·明堂》曰:“堂方百一十二尺,高四尺,阶博六尺三寸,室居内方百尺,室内方六十尺,户高八尺,博四尺。”《作洛》曰:“明堂、太庙、路寝,咸有四阿,重亢、重廊。”孔氏注云:“重亢,累栋;重廊,累屋也。”礼图曰:“秦明堂,九室十二阶,各有所居。”《吕氏春秋》曰:“有十二堂。”与月令同,并不论尺丈。臣恺按,十二阶虽不与礼合,一月一阶非无理。《思黄图》曰:“堂方百四十四尺,[法]坤之策也,方象地。屋圆,楣径二百一十六尺,法乾之策也,圆象天。室九宫,法九州。太室方六丈,法坤之变数。十二堂,法十二月。三十六户,法极阴之变数。七十二牖,法五行所行日数。八达,象八风,法八卦。通天台径九尺,象[法]乾。以九覆六,高八十一尺,法黄钟九九之数。二十八柱,象二十八宿。堂高三尺,土阶三等,法三统。堂四向五色,法四时五行。殿门去殿七十二步,法五行所行。门堂长四丈,取太室三之二。垣高无蔽目之照,(目,恐当作日)牖六尺,其外倍之。殿垣方,在水内,法地阴也。水四周于外,象四海。圆,法阳也。水阔二十四丈,象二十四气。水内径三丈,应觐礼经。武帝立明堂汶上,无室,其外略依此制。”《太山通议》今亡,不可得而辨也。元始四年起明堂辟雍长安城南门,制度如仪,一殿,垣四面,门八观,水外周,堤壤高四尺。《礼图》曰:“建武三十年作明堂,上圆下方,上圆法天,下方法地,十二堂法日辰,九室法九州。室八牕,八九七十二,法一时之王;室有二户,二九十八户,法土王十八日。内堂,正坛高三尺,土阶三等。”胡伯始注《汉官》云,“古清庙盖以茅,今盖以瓦,下藉茅,以存古制。”自晋以前,未有鵄尾。其圆墙璧水,一依本图。晋堂方构,不合天文,既缺重楼,又无璧水。空堂乖五室之义,直殿违九阶之文,非古欺天,一何过甚!后魏于北台城南造圆墙,在璧水外,门在水内,迥立不与墙相连,其堂上九室,三三相重,不依古制,室间通巷,违舛处多。其室皆用墼累,极成褊陋。宋《起居注》曰,“孝武帝大明五年立明堂,其墙宇规范,拟则太庙,唯十二间以应朞数。”梁武帝移宋时太极殿以为明堂,无室,十二间。自古《明堂图》惟有二本:一是宗周,刘熙、阮谌、刘昌宗等作,三图略同;一是后汉建武三十年作,礼图有本,不详撰人。臣远寻经传,傍求子史,研究众说,总撰今图,其样以木为之,下为方堂,堂有五室,上为圆观,观有四门。(宇文恺奏文毕。)
  会辽东之役,不果行。〖按〗《北史·列传》四十八:“帝可其奏,会辽东之役,事不果行。” 此附文有省略,与《北史·列传》附文略异。〕


  上之灭陈也,以陈叔宝屏风赐突厥大义公主。公主以其宗国之覆,〔〖胡三省注〗谓周亡也。〕心常不平,书屏风为诗,叙陈亡以自寄。上闻而恶之,礼赐渐薄。彭公刘昶先尚周公主,流人杨钦亡入突厥,诈言昶欲与其妻作乱攻隋,遣钦来密告大义公主,发兵扰边。都蓝可汗信之,乃不修职贡,颇为边患。上遣车骑将军长孙晟使于突厥,〔〖胡三省注〗隋制:车骑将军阶正五品。非职事官。〕微观察之。公主见晟,言辞不逊,又遣所私胡人安遂迦与杨钦计议,扇惑都蓝。晟至京师,具以状闻。上遣晟往索钦,都蓝不与,曰:“检校客内无此色人。”晟乃赂其达官,知钦所在。夜,掩获之,以示都蓝,因发公主私事,国人大以为耻。都蓝执安遂迦等,并以付晟。上大喜,加授开府仪同三司,仍遣入突厥废公主。内史侍郎裴矩请说都蓝使杀公主。时处罗侯之子染干,号突利可汗,〔〖胡三省注〗《考异》曰:《突厥传》云“沙钵略子”。今从《长孙晟传》。〕居北方,遣使求婚,上使裴矩谓之曰:“当杀大义公主,乃许婚。”突利复谮之于都蓝,都蓝因发怒,杀公主,更表请婚,朝议将许之。长孙晟曰:“臣观雍虞闾反覆无信,直以与玷厥有隙,〔〖胡三省注〗雍虞闾,都蓝;玷厥,达头也。〕所以欲依倚国家,虽与为婚,终当叛去。今若得尚公主,承藉威灵,玷厥、染干必受其征发。强而更反,后恐难图。且染干者,处罗侯之子,素有诚款,于今两代,前乞通婚,不如许之,招令南徙,兵少力弱,易可抚驯,使敌雍虞闾以为边捍。”上曰:“善。”复遣晟慰谕染干,许尚公主。〔〖胡三省注〗为隋破都蓝,树立染干张本。〕

  【译文】

  秋季,七月戊辰晦(三十日),出现日食。

  这一年,隋文帝下令礼部尚书牛弘等人讨论研究古代明堂的建筑结构。宇文恺向文帝呈献了明堂的木制模型,于是文帝下令有关官吏在长安安业里规划出地皮,准备建立明堂。可是由于朝中的儒生意见不同,很长时间不能形成一致意见,只好作罢。

  隋文帝灭掉陈后,将陈叔宝的屏风赏赐给突厥可贺敦大义公主。大义公主因为她的宗国北周宇文氏灭亡,心里一直愤愤不平,于是就在屏风上作诗,叙述陈亡国的事,借以寄托自己对故国的哀思。隋文帝知道此事后就忌恨大义公主,对她逐渐冷淡,赏赐也日益减少。彭公刘昶以前也娶了北周帝室公主为妻,隋朝流民杨钦逃入突厥,谎称刘昶打算和妻子一起兴兵作乱,攻打隋朝,因此派遣杨钦来密告大义公主,请求突厥发兵侵扰隋朝边境。突厥都蓝可汗相信了杨钦的话,于是就不再谨守藩国的职责,按时朝贡,时常发兵侵犯隋境。隋文帝派遣车骑将军长孙晟出使突厥,暗中观察了解情况。大义公主见了长孙晟后,出言不恭,又派和她私通的胡人安遂迦去与杨钦计议谋划,煽动鼓惑都蓝可汗。长孙晟回到京师后,将所见所闻向隋文帝作了报告。于是文帝又派遣长孙晟到突厥索要杨钦,都蓝可汗不给,回答说:“检查过我们的宾客,其中没有这个人。”于是长孙晟就贿赂突厥的达官贵人,知道了杨钦躲藏的地方,在夜里突然将他抓获,然后给都蓝可汗看,并趁机揭发了大义公主和胡人安遂迦的私情,突厥国人得知后认为是极大的耻辱。于是都蓝可汗拿获了安遂加等人,一并交付长孙晟带回隋朝。隋文帝十分高兴,加授长孙晟开府仪同三司,并派他出使突厥劝说废除大义公主。内史侍郎裴矩请求出使突厥劝说都蓝可汗,使他杀掉大义公主。当时前突厥莫何可汗处罗侯的儿子染干号称为突利可汗,居住在突厥国的北方,他派遣使者向隋朝求婚,隋文帝就派遣裴矩对他说:“只有杀掉大义公主,隋朝才能答应婚事。”于是突利可汗也向都蓝可汗说大义公主的坏话,都蓝可汗因此大怒,杀了大义公主,重新向隋朝上表求婚,朝廷准备答应都蓝可汗。长孙晟说:“我看都蓝反复无常,不讲信用,只因为和西方达头可汗玷厥结下怨恨,所以才依倚我朝。即使是我们双方建立了婚烟关系,他终久也会叛变而去。现在都蓝可汗如果能娶到大隋公主为妻,那末他就可以凭籍我们大隋的威灵而发号施令,达头可汗玷厥与染干必然会听从他的指挥调度。这样都蓝可汗的势力将会更加强大,强大后再起来反叛,以后恐怕就很难制服了。况且染干是处罗侯的儿子,素来诚心归服,至今已有两代,以前他曾派遣使节来求婚,不如答应他,然后招抚劝诱他率领部落向南迁移,染干兵少力弱,容易驯服,我们可以利用他抵御都蓝可汗以保卫北方边疆。”文帝听了称赞道:“这个主意好!”于是再次派遣长孙晟前去安慰晓谕染干,答应他可以娶公主为妻。

  【原文】


  牛弘使协律郎范阳祖孝孙等参定雅乐,〔〖胡三省注〗隋制,太常有协律郎二人。《隋志》:涿郡涿县,旧置范阳郡,开皇初,郡废。又上谷郡涞水县,旧曰遒,开皇元年,以范阳为遒县,更置范阳于此。〕从陈阳山太守毛爽受京房律法,〔〖胡三省注〗“从”字之上,更有“孝孙”二字,文意乃明。《隋志》:南海郡含洭县,梁置阳山郡。〕布管飞灰,顺月皆验。又每律生五音,十二律为六十音,因而六之,为三百六十音,分直一岁之日以配七音,而旋相为宫之法,由是著名。弘等乃奏请复用旋宫法,上犹记何妥之言,〔〖胡三省注〗妥言见上卷九年。〕注弘奏下,不听作旋宫,但用黄钟一宫。于是弘等复为奏,附顺上意,其前代金石并销毁之,以息异议。弘等又作武舞,以象隋之功德;郊庙飨用一调,迎气用五调。〔〖胡三省注〗郊庙用一调,止用黄钟一宫。迎气用五调,春用角,夏用徵,中央用宫,秋用商,冬用羽。调,徒钓翻。〕旧工稍尽,其余声律,皆不复通。

  【译文】

  礼部尚书牛弘请协律郎范阳人祖孝孙等人参与修订雅乐,祖孝孙曾从师陈阳山太守毛爽学习京房的律吕之法,律管中葭灰飞动,顺序和十二个月份全部符合。又每种律调有五个音级,十二种律调共有六十个音级,把这六十个音级重复六次,就构成三百六十个音级,分别和一年的三百六十天对应起来,然后再和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个音级配合起来而形成各种律调节奏。于是,古代旋相为宫之法,才重新大白于天下,被人们所认识。因此,牛弘等人上奏请求重新使用旋宫法演奏音乐,可是文帝还记着以前何妥所说的话,于是就在牛弘等人的奏书上面批示,不许采用旋宫法,仍旧只使用黄钟一宫。于是,牛弘等人重新上奏,附和文帝的旨意,请求把前代的金石乐器之类全部予以销毁,以平息人们在音乐方面的不同意见。牛弘等人又创作了武舞,用来表现隋朝的功德;规定在举行郊、庙祭祀时只使用黄钟一宫,在祈求丰年的迎气祭祀时,可分别使用黄钟的角、徵、宫、商、羽五调。从此以后,老乐师逐渐死去,新乐师对黄钟律调以外的其它声律,都不再通晓。

  【原文】


  隋高祖文皇帝 开皇十四年(甲寅 公元594年)

  春,三月,乐成。夏,四月,乙丑,诏行新乐,且曰:“民间音乐,流僻日久,弃其旧体,竞造繁声,宜加禁约,务存其本。”万宝常听太常所奏乐,泫然泣曰:“乐声淫厉而哀,天下不久将尽!”时四海全盛,闻者皆谓不然;大业之末,其言卒验。宝常贫而无子,久之,竟饿死。且死,悉取其书烧之,〔〖胡三省注〗宝常撰乐谱六十四卷,具论八音旋相为宫之法,改弦移柱之变,为八十四调,一百四十四律,终于千八百声,为之应手成曲。〕曰:“用此何为!”

  先是,台、省、府、寺及诸州皆置公廨钱,收息取给。工部尚书苏孝慈〔〖胡三省注〗《唐六典》:工部尚书,周之冬官卿也,汉五曹尚书,其三曰民曹,后汉以民曹兼主缮修工作、盐池、园苑之事。自晋、宋、齐、梁、陈营宗庙,则权置起部尚书,事毕省之,后周依周官置大司空卿一人。隋开皇二年,始置工部尚书。〕以为“官司出举兴生,烦扰百姓,败损风俗,请皆禁止,给地以营农。”上从之。六月,丁卯,始诏“公卿以下皆给职田,〔〖胡三省注〗职分田起于后周,顷亩以品为差,下至隋、唐,代有增减。〕毋得治生,与民争利。”

  【译文】

  隋文帝开皇十四年(甲寅 公元594年)

  春季,三月,隋朝新乐修订完成。夏季,四月乙丑(初一),隋文帝下诏令颂行新乐,并且说:“民间音乐流入邪僻不正已经很久,丢弃了音乐原来的主体风格,竞相造作繁杂的声律,应该加以禁止,务必保存音乐本来意义。”著名乐师万宝常听了太常寺乐师所演的音乐后,伤心落泪地说:“乐声淫厉而又哀惋,天下不久将会灭亡!”当时隋朝正处在全盛时期,听到的人都认为他的预言不会兑现;到了大业末年,万宝常的预言终于得到证实。万宝常生活贫穷又没有儿子,很久以后,竟饥饿而死。临死的时候,他把自己的书籍全部烧掉,悲愤地说:“读这些书能有什么用处!”

  以前,隋朝在中央台、省、府、寺各机构和地方各州县都设立了公廨钱,每年放贷出去,收取利息以供需用。工部尚书苏孝慈认为:“官府放贷,收息盈利,烦扰百姓,败坏风俗,请求陛下明令禁止,而由国家拨给他们田地以经营农业。”隋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六月丁卯(初四),下诏书说:“公卿大臣以下各级官吏都分配给职分田,不得再经商放贷,与民争利。”

  【原文】


  秋,七月,乙未,以邳公苏威为纳言。

  初,张宾历既行,〔〖胡三省注〗开皇四年行长宾历,见一百七十六卷陈长城公至德二年。〕广平刘孝孙〔〖胡三省注〗《隋志》:武安郡永平县,旧曰广平,置广平郡,仁寿元年,改永平县。〕及冀州秀才刘焯〔〖胡三省注〗信都郡置冀州。〕并言其失。宾方有宠于上,刘晖附会之,共短孝孙等,斥罢之。后宾卒,孝孙为掖县丞,〔〖胡三省注〗《隋志》:莱州东莱郡治掖县。〕委官入京,上其事,诏留直太史,〔〖胡三省注〗以他入太史曹为直太史。〕累年不调,乃抱其书,使弟子舆榇来诣阙下,伏而恸哭;执法拘而奏之。帝异焉,以问国子祭酒何妥,妥言其善。乃遣与宾历比较短长。直太史勃海张胄玄〔〖胡三省注〗《隋志》:勃海郡,开皇六年置棣州。〕与孝孙共短宾历,异论锋起,久之不定。上令参问日食事,杨素等奏:“太史凡奏日食二十有五,率皆无验,胄玄所刻,前后妙中,〔〖胡三省注〗刻,刻定也。〕孝孙所刻,验亦过半。”于是上引孝孙、胄玄等亲自劳徠。孝孙请先斩刘晖,乃可定历,帝不怿,又罢之。孝孙寻卒。

  关中大旱,民饥,上遣左右视民食,得豆屑杂糠以献。上流涕以示群臣,深自咎责,为之不御酒肉者,殆将一期。八月,辛未,上帅民就食于洛阳,敕斥候不得辄有驱逼。男女参厕于仗卫之间,遇扶老携幼者,辄引马避之,慰勉而去。至艰险之处,见负担者,令左右扶助之。

  【译文】

  秋季,七月乙未(初三),隋朝任命邳公苏威为纳言。

  当初,隋朝颁行了张宾修撰的《甲子元历》以后,广平人刘孝孙与冀州秀才刘焯都上书指出了新历的失误。当时因为张宾正受到隋文帝的宠信,仪同三司刘晖又附会张宾,两人一起向隋文帝诋毁刘孝孙,于是文帝就驳回了刘孝孙的建议。后来张宾去世,刘孝孙担任了掖县县丞,他弃官入京,再一次上书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文帝下诏令他留在太史曹担任直太史,但多年没有调动他的职务,于是他自己抱着书,让弟子门生们抬着棺材来到宫阙前,伏地痛哭;执法官吏拘捕了他,然后奏报隋文帝。文帝感到惊异,就询问国子祭酒何妥,何妥回答说刘孝孙的建议很对。于是文帝就让他将自己的历法和张宾的历法比较高下优劣。直太史勃海人张胄玄和刘孝孙共同指责张宾的历法,于是异议蜂起,长期争论不休。文帝派人询问验证双方历法所定日食的情况,尚书右仆射杨素等人上奏说:“太史们根据张宾的历法所奏报的日食总共有二十五次,基本上都与事实不符;而张胄玄所推定的日食日期,前后全都得到验证,准确无误;刘孝孙所推定的日食日期,符合的也超过一半。”于是文帝就召见刘孝孙和张胄玄两人,亲自加以慰问勉励。刘孝孙请求先处斩刘晖,然后他才能制定新历,文帝很不高兴,就又下令终止了制定新历的工作。刘孝孙不久就去世了。

  隋朝关中地区大旱,百姓饥荒,隋文帝派遣左右侍臣察看老百姓的食物,左右侍臣拿回了百姓所吃的豆屑杂糠呈献给文帝。文帝流着眼泪将这些东西展示给百官大臣们看,并深深地自责,从此不再饮酒吃肉,坚持了将近一年。八月辛未(初九),隋文帝率领关中百姓前往洛阳地区度荒,并下敕令警卫的士兵不得驱赶百姓。百姓们男男女女参杂行进在禁卫和仪仗队伍中间,文帝如果遇到扶老携幼的逃难者,总是牵马让路,好言慰勉而去;到了艰险难行的地方,遇到挑担负重的逃难者,就命令左右随从上前扶助。

  【原文】


  冬,闰十月,甲寅,诏以齐、梁、陈宗祀废绝,命高仁英、萧琮、陈叔宝以时修祭,所须器物,有司给之。陈叔宝从帝登邙山,〔〖胡三省注〗邙山,在洛阳城北。〕侍饮,赋诗曰:“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太平无以报,愿上东封书。”并表请封禅。帝优诏答之。它日,复侍宴,及出,帝目之曰:“此败岂不由酒!以作诗之功,何如思安时事!当贺若弼渡京口,彼人密启告急,〔〖胡三省注〗渡京口,事见上卷九年。〕叔宝饮酒,遂不之省。高颎至日,犹见启在床下,未开封。此诚可笑,盖天亡之也。昔苻氏征伐所得国,皆荣贵其主,〔〖胡三省注〗谓苻坚也。事见晋纪。〕苟欲求名,不知违天命;与之官,乃违天也。”

  【译文】

  冬季,闰十月甲寅(二十三日),隋文帝下诏,由于北齐、梁、陈三国帝室的宗庙祭祀废绝,命令原北齐高平王高仁英、原后梁国君萧琮、原陈后主陈叔宝三人分别按时负责祭祀,祭祀时所需要的器物,由朝廷有关部门主管官吏供给。陈叔宝随从文帝登上洛阳城北邙山,在陪侍文帝饮酒时赋诗说:“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太平无以报,愿上东封书。”并上表请求文帝上泰山祭祀天地,文帝用亲切客气的诏令答复了他。在另一天,陈叔宝又在文帝举行的宴会上作陪,等他离开时,文帝目送他说:“他的败亡难道不是正由于酒吗!与其在作诗上下功夫,不如用来考虑安定时事政局!当初在贺若弼率军渡过长江拿下京口时,就有人向陈朝廷密信告急,可是陈叔宝正在饮酒,根本不看。一直到高颎到达建康的那天,还发现告急密信犹扔在床下,根本就没有开封。这件事真是可笑,实在是上天要让陈灭亡。以前前秦苻坚南征北伐所吞并的国家,都荣耀尊贵原来的国君,苻坚只是想博取好名声,不知道这样做是违背天命的。给上天已经抛弃的君主官做,就是违背了上天的旨意。”

  【原文】


  齐州刺史卢贲〔〖胡三省注〗《隋志》:齐郡,旧曰齐州,治历城。〕坐民饥闭民粜,除名。帝后复欲授以一州,贲对诏失旨,又有怨言,帝大怒,遂不用。皇太子为言:“此辈并有佐命功,虽性行轻险,诚不可弃。”帝曰:“我抑屈之,全其命也。微刘昉、郑译、卢贲、柳裘、皇甫绩等,则我不至此。然此等皆反覆子也,当周宣帝时,以无赖得幸。及帝大渐,颜之仪等请以赵王辅政,此辈行诈,顾命于我。〔〖胡三省注〗事见一百七十四卷陈宣帝太建十二年。〕我将为政,又欲乱之,故昉谋大逆,译为巫蛊。〔〖胡三省注〗《考异》曰:“卢贲传云:“昉为大逆于前,译为巫蛊于后。”按译传,译以开皇元年坐巫蛊废,昉以六年坐谋反诛。贲传误也。〕如贲之例,皆不满志,任之则不逊,置之则怨望,自为难信,非我弃之。众人见此,谓我薄于功臣,斯不然矣。”贲遂废,卒于家。

  晋王广帅百官抗表,固请封禅。帝令牛弘等创定仪注,既成,帝视之,曰:“兹事体大,朕何德以堪之!但当东巡,因致祭泰山耳。”十二月,乙未,车驾东巡。

  【译文】

  齐州刺史卢贲因饥荒时关闭义仓不让粜粮给老百姓,被朝廷除名为民。隋文帝后来想再授予他一州刺史,而卢贲在回复文帝诏书时不合文帝的意,再加上又有怨言,文帝十分愤怒,就不再起用他。皇太子杨勇为他上奏说:“象卢贲这些人都有佐命大功,他虽然秉性轻薄,行为险诈,但是也不能弃之不用。”文帝回答说:“我压制他,是为了保全他的性命。如果不是刘昉、郑译、卢贲、柳裘、皇甫绩等人的辅助,我也不会成为大隋天子。但他们都是些反复无常的小人,在北周宣帝时,他们都是以不正当的手段得到了宣帝宠幸。及至宣帝病重,颜之仪等人请求让赵王宇文招辅政,而他们这些人公然作假,伪造遗诏,让我辅政。及至我将要当政,他们又想作乱,所以刘昉谋反,郑译用巫术诅咒。象卢贲这类人,永远不会有满足欲望的时候,任用他们则骄横不法,弃置他们则怨天尤人,这要怪他们自己不能取信于人,并不是我要抛弃他们。众人见我这样对待他们,都认为我对待功臣太刻薄,其实并不是那么回事。”卢贲遂被废黜,后来在家中去世。

  晋王杨广率领百官大臣上表,极力坚持请求文帝上泰山祭祀天地。于是隋文帝命令牛弘制定祭祀天地的礼节仪式,牛弘制定完成,文帝看后说:“这件事非同小可,朕有什么德行能承受呢?只到东方巡视,顺便祭祀一下泰山。”十二月乙未(初五),文帝巡幸东方。

  【原文】


  上好禨祥小数,上仪同三司萧吉上书曰:“甲寅,乙卯,天地之合也。今兹甲寅之年,以辛酉朔旦冬至,来年乙卯,以甲子夏至。冬至阳始,郊天之日,即至尊本命;夏至阴始,祀地之辰,即皇后本命。至尊德并乾之覆育,皇后仁同地之载养,所以二仪元气并会本辰。”上大悦,赐物五百段。吉,懿之孙也。〔〖胡三省注〗萧懿,梁武帝之兄,追封长沙王。〕员外散骑侍郎王劭言上有龙颜戴干之表,〔〖胡三省注〗劭云:干凿度云,“泰表戴干。”郑玄注云,表者,人形体之彰识也。干,盾也。泰,人之表戴干。〕指示群臣。上悦,拜著作郎。〔〖胡三省注〗《隋志》:秘书省领太史、著作二曹,著作曹置郎二人。〕劭前后上表言上受命符瑞甚众,又采民间歌谣,引图书谶纬,捃摭佛经,回易文字,曲加诬饰,撰《皇隋灵感志》三十卷奏之,上令宣示天下。劭集诸州朝集,使盥手焚香而读之,曲折其声,有如歌咏,经涉旬朔,遍而后罢。上益喜,前后赏赐优洽。

  【译文】

  隋文帝喜爱预卜吉凶灾祥的雕虫小技,上仪同三司萧吉上书说:“甲寅、乙卯之年,是天地阴阳之气相互交合的时候。今年是甲寅年,辛酉朔那天冬至,来年是乙卯年,甲子那天夏至。冬至过后阳气开始上升,是祭天的日子,那天正是陛下的本命日;夏至过后阴气开始上升,是祭地的时刻,那天正是皇后的本命日。陛下的恩德如同天之覆育众生,皇后的仁爱如同地之载养万物,所以天地两仪的元气一起聚合在陛下和皇后的生辰日期上。”文帝听后大喜,于是赏赐萧吉布帛等物五百段。萧吉是萧懿的孙子。员外散骑常侍王劭《说文》帝有龙颜和头部有肉突起如角的奇异相貌,并指示给百官大臣们看。文帝听了也大为高兴,于是就任命王劭为著作郎。王劭前后多次上表书,陈述文帝受命即位所出现的种种吉祥的征兆,又采集民间歌谣,征引预卜吉凶的谶纬图书,摘录佛经中的记载,采取改换文字、歪曲附会等手法,撰成《皇隋灵感志》三十卷上奏文帝,文帝下令将此书宣示天下。于是王劭召集全国各州的朝集使,让他们洗手焚香而诵读此书,并且故意读得抑扬顿挫,好象歌咏一般,读了十多天,直到把全书读完才罢。文帝更加高兴,先后赏赐给王劭大量钱财。

  【原文】


  隋高祖文皇帝 开皇十五年(乙卯 公元595年)

  春,正月,壬戌,车驾顿齐州。庚午,为坛于泰山,柴燎祀天,以岁旱谢愆咎,礼如南郊;又亲祀青帝坛。赦天下。

  二月,丙辰,收天下兵器,敢私造者坐之;关中、缘边不在其例。

  三月,己未,至自东巡。

  仁寿宫成。丁亥,上幸仁寿宫。时天暑,役夫死者相次于道,杨素悉焚除之。上闻之,不悦。及至,见制度壮丽,大怒曰:“杨素殚民力为离宫,为吾结怨天下。”素闻之,惶恐,虑获谴,以告封德彝。曰:“公勿忧,俟皇后至,必有恩诏。”〔〖胡三省注〗《考异》曰:《隋书》、《北史》皆曰:“宫成,上令高熲前视,奏称颇伤绮丽,大损人丁,帝不悦。素惧,即于北门启独孤皇后曰,‘帝王法有离宫别馆,今天下太平,造一宫何足损费!’后以此理谕上,上乃解。”今从《唐书》。〕明日,上果召素入对,独孤后劳之曰:“公知吾夫妇老,无以自娱,盛饰此宫,岂非忠孝!”赐钱百万,锦绢三千段。素负贵恃才,多所凌侮;唯赏重德彝,每引之与论宰相职务,终日忘倦,因抚其床曰:“封郎必当据吾此座。”〔〖胡三省注〗杨素赏重对德彝,非但以其算略,盖必术亦相似。〕屡荐于帝,帝擢为内史舍人。

  【译文】

  隋文帝开皇十五年(乙卯 公元595年)

  春季,正月壬戌(初三),隋文帝车驾停在齐州。庚午(十一日),在泰山上修起祭坛,焚烧柴火祭祀上天,由于去年出现了旱情,文帝就自陈过失,以向上天请罪,祭祀仪式和南郊大祀相同。随后文帝又亲自登坛祭祀青帝。又下令大赦天下。

  二月丙辰(二十七日),隋文帝下令收缴天下兵器,民间敢有私自制造者问罪;关中和沿边地区不在此例。

  三月己未(初一),隋文帝结束东巡回到长安。

  隋岐州仁寿宫修建完工。丁亥(二十九日),隋文帝驾幸仁寿宫。当时天气暑热,服役丁夫死者相连于道,杨素把死尸全部都焚烧清除,文帝听说后,心中不高兴。及至文帝来到仁寿宫,见宫殿结构雄伟壮丽,就怒冲冲地说:“杨素殚竭民力修建这座离宫,是为我结怨于天下百姓。”杨素听说后,惶恐不安,预料将会受到谴责,就将文帝发怒之事告诉了土木监封德彝,封德彝说:“您不必担忧,等皇后来到以后,陛下必定会有诏书赞扬您。”第二天,隋文帝果然召见杨素入宫谈话,独孤皇后慰劳杨素说:“你知道我们夫妇已老,没有娱乐的地方,所以将这座宫殿装修得如此华丽,这岂不正是你忠孝的表现!”于是赏赐给他钱一百万,锦帛三千段。杨素仗着自己地位高贵,富有才气,对公卿大臣常有凌侮,唯独赏识器重封德彝,常邀他一起议论宰相的职务,畅谈终日,不知疲倦,并手抚自己的坐床说:“封郎一定能坐上我的宰相座位。”杨素因此屡次向文帝推荐封德彝,文帝提拔封德彝为内史舍人。

  【原文】


  夏,四月,己丑朔,赦天下。

  六月,戊子,诏凿底柱。〔〖胡三省注〗底柱山,在陕县北大河中。《水经》曰:河水过砥柱门。注云:砥柱,山名也。昔禹治洪水,山陵当水者凿之,故破山以通河,河水分流,包山而过,山见水中若柱然,故曰砥柱。三穿既决,水流疏分,指状表目,亦谓之三门。〕

  庚寅,相州刺史豆卢通贡绫文布,〔〖胡三省注〗燕慕容精归魏,北人谓归义为豆卢,子孙以为氏。相,息亮翻。〕命焚之于朝堂。

  秋,七月,纳言苏威坐从祠太山不敬,免,俄而复位。上谓群臣曰:“世人言苏威诈清,家累金玉,此妄言也。然其性狠戾,不切世要,求名太甚,从己则悦,违之必怒,此其大病耳。”

  戊寅,上至自仁寿宫。

  【译文】

  夏季,四月己丑朔(初一),隋朝大赦天下。

  六月戊子(初一),隋文帝下诏令凿开黄河中的底柱山。

  庚寅(初三),相州刺史豆卢通向朝廷进贡绫纹布,隋文帝下令在朝堂上予以焚毁。

  秋季,七月,纳言苏威由于在随从隋文帝祭祀泰山时犯了大不敬之罪,被免官,但很快就又恢复了职务。文帝对百官群臣说:“世人都说苏威假装清廉,实际上家中堆满了金玉珍宝,这完全是一派胡言。但是苏威秉性残暴,为人处事不合适宜,求名的欲望太强,别人顺从自己则皆大欢喜,不顺从自己则恼羞成怒,这是他最大的缺点。”

  戊寅(二十二日),隋文帝从仁寿宫回到长安。

  【原文】


  冬,十月,戊子,以吏部尚书韦世康为荆州总管。世康,洸之弟也,〔〖胡三省注〗韦洸安辑岭南,卒于官。按《隋书》世康传:世康,洸之兄。〕和静谦恕,在吏部十馀年,时称廉平。〔〖胡三省注〗按世康传,自礼部尚书转吏部尚书,在开皇四年之前。七年拜襄州刺史,历安州、信州总管,十三年入朝,复拜吏部尚书。出入践扬,前后十余年,不专在吏部也。〕常有止足之志,谓子弟曰:“禄岂须多,防满则退;年不待暮,有疾便辞。”因恳乞骸骨。帝不许,使镇荆州。时天下惟有四总管,并、扬、益、荆,以晋、秦、蜀三王及世康为之,当世以为荣。

  十一月,辛酉,上幸温汤。〔〖胡三省注〗骊山温汤也。程大昌曰,皇堂石井,后周宇文护所造,隋文帝又修屋宇,并植松柏千余株。〕

  十二月,戊子,敕:“盗边粮一升已上,皆斩,〔〖胡三省注〗《考异》曰:《刑法志》,事在十六年。今从帝纪。〕仍籍没其家。”

  己丑,诏文武官以四考受代。〔〖胡三省注〗唐、虞以三年为一考,后世以一年为一考。〕

  汴州刺史令狐熙来朝,〔〖胡三省注〗《隋志》:荥阳郡浚仪县,东魏置梁州,后周改曰汴州。令狐出于魏氏,春秋晋大夫魏颗封于令狐,子孙以为氏。〕考绩为天下之最,赐帛三百匹,〔〖胡三省注〗杂物为段,纯物为匹。〕颁告天下。熙,整之子也。〔〖胡三省注〗令狐整见一百五十九卷梁武帝大同元年。〕

  【译文】

  冬季,十月戊子(初三),隋朝任命吏部尚书韦世康为荆州总管。韦世康,是韦洸的弟弟。他秉性温和谦虚,前后主管吏部十余年,当时人都称赞他清廉公正。他常怀有知足之乐,对子弟家人告诫说:“俸禄岂能越多越好,为防止多而招祸,应该抽身早退;年龄也不必等到衰老以后,有病便可以辞官归养。”因此上表恳求告老退休。文帝不答应,派遣他出镇荆州。当时全国只有四位总管,设在并、扬、益、荆四州,分别由晋王扬广、秦王杨俊、蜀王杨秀和韦世康担任,当时都认为这是很荣耀的事。

  十一月辛酉(初七),隋文帝驾幸骊山温泉。

  十二月戊子(初四),隋文帝下敕书说:“凡是盗取边疆军粮一升以上,都要斩首,并且没收全部家产。”

  己丑(初五),隋文帝下诏令天下文武官吏要连考四年,决定升降。

  汴州刺史令狐熙考满入朝,由于他的政绩为天下第一,所以隋文帝赐给他绢帛三百匹,并且将他的事迹布告天下。令孤熙是令狐整的儿子。

  【原文】


  隋高祖文皇帝 开皇十六年(丙辰 公元596年)

  春,正月,丁亥,以皇孙裕为平原王,筠为安成王,嶷为安平王,恪为襄城王,该为高阳王,韶为建安王,煚为颍川王,皆勇之子也。

  夏,六月,甲午,初制工商不得仕进。

  秋,八月,丙戌,诏:“决死罪者,三奏然后行刑。”〔〖胡三省注〗《考异》曰:《刑法志》在十五年,今从帝纪。〕

  冬,十月,己丑,上幸长春宫;〔〖胡三省注〗《隋志》:同州朝邑县有长春宫。〕十一月,壬子,还长安。

  党项寇会州,〔〖胡三省注〗《隋志》:汶山郡,后周置汶州,开皇初改曰蜀州,寻为会州。〕诏发陇西兵讨降之。

  帝以光化公主妻吐谷浑可汗世伏;世伏上表请称公主为天后,上不许。

  【译文】

  隋文帝开皇十六年(丙辰 公元596年)

  春季,正月丁亥(疑误),隋朝册封皇孙杨裕为平原王,杨筠为安城王,杨嶷为安平王,杨恪为襄城王,杨该为高阳王,杨韶为建安王,杨煚为颍川王,他们都是皇太子杨勇的儿子。

  夏季,六月甲午(十三日),隋朝首次下制令工商业者不得做官。

  秋季,八月丙戌(初六),隋文帝下诏书说:“判决死刑的罪犯,必须呈奏三次,然后才能行刑。”

  冬季,十月己丑(初十),隋文帝驾幸同州长春宫;十一月壬子(初三),文帝回到长安。

  党项人侵犯会州,文帝下诏令调发陇西的军队讨伐并降服了党项族。

  隋文帝将光化公主嫁给吐谷浑可汗世伏,世伏上表请求称呼公主为天后,文帝不答应。

  【原文】


  隋高祖文皇帝 开皇十七年(丁巳 公元597年)

  春,二月,癸未,太平公史万岁击南宁羌,平之。〔〖胡三省注〗史万岁袭爵太平县公。《隋志》:太平县,属绛郡。南宁之地,汉属牂柯,蜀汉属南中,晋属宁州,梁为南宁州。其后为爨氏所据,自云本安邑人,七世祖晋南宁太守,中国乱,遂王蛮中。考之晋志,未始有南宁郡。西爨,蛮也,非羌也,通鉴因隋纪成文。〕初,梁睿之克王谦也,〔〖胡三省注〗见一百七十四卷陈宣帝太建十二年。〕西南夷、獠莫不归附,唯南宁州酋帅爨震恃远不服。睿上疏,以为:“南宁州,汉世牂柯之地,户口殷众,金宝富饶。梁南宁州刺史徐文盛为湘东王征赴荆州,〔〖胡三省注〗征兵以讨侯景,文盛赴之。〕属东夏尚阻,未遑远略,土民爨瓚遂窃据一方,国家遥授刺史,其子震相承至今。而震臣礼多亏,贡赋不入,乞因平蜀之众,略定南宁。”其后南宁夷爨玩来降,拜昆州刺史,〔〖胡三省注〗就其地置昆州。〕既而复叛。乃以左领军将军史万岁为行军总管,帅众击之,入自蜻蛉川,至于南中。〔〖胡三省注〗蜻蛉川,汉蜻蛉县之地。〕夷人前后屯据要害,万岁皆击破之;过诸葛亮纪功碑,〔〖胡三省注〗唐史:南诏王凤迦异筑柘东城,有诸葛亮石刻故在。〕渡西洱河,〔〖胡三省注〗按唐史,太宗击西爨,开蜻蛉、弄栋为县。弄栋西有大勃弄、小勃弄二州蛮,其西与黄瓜、叶榆、西洱河接。西洱河,即叶榆河也。苏轼曰:南诏有西洱河,即牂柯江也。河形如月抱珥,故名之为西洱河。〕入渠滥川,行千馀里,破其三十馀部,虏获男女二万馀口。诸夷大惧,遣使请降,献明珠径寸,于是勒石颂美隋德。万岁请将爨玩入朝,诏许之。爨玩阴有二心,不欲诣阙,赂万岁以金宝,万岁于是舍爨玩而还。〔〖胡三省注〗为史万岁得罪张本。〕

  【译文】

  隋文帝开皇十七年(丁巳 公元597年)

  春季,二月癸未(初六),太平公史万岁率军攻打居住在南宁地区的羌族人,平定了他们。当初,北周行军元帅梁睿平定王谦的时候,西南夷、獠等族莫不归顺朝廷,唯有南宁州的酋帅爨震依恃路途遥远,不肯臣服。于是梁睿上疏,认为:“南宁州本是汉代的牂柯,人口众多,财宝丰富。在侯景之乱时,梁南宁州刺史徐文盛被湘东王萧绎召赴荆州,由于当时华夏战乱,无暇顾及经略边远地区,当地土著爨瓒遂得以窃据一方,国家只好远远地授予他刺史职务,由他的儿子震承袭至今。而震作为臣子,礼节多缺,又不向朝廷缴纳贡赋,所以我请求率领平定巴、蜀地区的军队,前去平定南宁。”后来南宁夷族首领爨玩归降隋朝,被任命为昆州刺史,可是他不久就又反叛。于是隋朝任命左领军将军史万岁为行军总管,率军攻打玩,从蜻蛉川进入,到达南中地区。夷族人前后屯据着战略要地,依险固守,都被史万岁率军攻破。越过诸葛亮的纪功碑,渡过西洱河,进入渠滥川,转战千余里,攻破夷族三十多个部落,俘获男女两万余口。因此夷人害怕,纷纷派遣使节向史万岁请求归降,献出直径约长一寸的大明珠,于是刻碑歌颂隋朝的功德。史万岁又向朝廷上书请求带爨玩入朝,文帝下诏同意,可是爨玩暗中怀有二心,不想入朝,因此用金银珠宝贿赂史万岁,史万岁就放了爨玩而班师还朝。

  【原文】


  庚寅,上幸仁寿宫。

  桂州俚帅李光仕作乱,〔〖胡三省注〗始安郡,梁置桂州。俚,音里。〕帝遣上柱国王世积与前桂州总管周法尚讨之,法尚发岭南兵,世积发岭北兵,俱会尹州。〔〖胡三省注〗《隋志》:郁林郡,梁置定州,后改为南定州,平陈改尹州。〕世积所部遇瘴,不能进,〔〖胡三省注〗瘴,热病。〕顿于衡州,法尚独讨之。〔〖胡三省注〗《隋志》:衡山郡,平陈置衡州。〕光仕战败,帅劲兵走保白石洞。〔〖胡三省注〗白石洞,在今寻州南六十里。帅,读曰率;下同。〕法尚大获家口,其党有来降者,辄以妻子还之。居旬日,降者数千人。光仕众溃而走,追斩之。

  帝又遣员外散骑侍郎何稠募兵讨光仕,稠谕降其党莫崇等,〔〖胡三省注〗《姓苑》:何氏出自周成王母弟唐叔虞,其后封于韩,韩灭,子孙分散,江、淮间音以“韩”为“河”,字随书变,后遂为何氏。莫姓,楚莫敖之后。〕承制署首领为州县官。稠,妥之兄子也。

  上以岭南夷、越数反,以汴州刺史令狐熙为桂州总管十七州诸军事,许以便宜从事,刺史以下官得承制补授。熙至部,大弘恩信,其溪洞渠帅更相谓曰:“前时总管皆以兵威相胁,今者乃以手教相谕,我辈其可违乎!”于是相帅归附。先是州县生梗,长吏多不得之官,寄政于总管府。熙悉遣之,为建城邑,开设学校,华、夷感化焉。俚帅宁猛力,在陈世已据南海,隋因而抚之,拜安州刺史。猛力恃险骄倨,未尝参谒。熙谕以恩信,猛力感之,诣府请谒,不敢为非。熙奏改安州为钦州。〔〖胡三省注〗《隋志》:宁越郡,梁置安州,今改钦州。〕

  【译文】

  庚寅(十三日),隋文帝驾幸仁寿宫。

  居住在桂州的俚族首领李光仕反叛作乱,隋文帝派遣上柱国王世积和前桂州总管周法尚率军前去讨伐。周法尚调发驻扎在岭南地区的军队,王世积调发驻扎在岭北地区的军队,都在伊州会师。王世积率领的军队因为遇到瘴疫,无法前进,只得停在衡州。于是周法尚独自率军攻打李光仕。李光仕战败,率领精锐部队退保白石洞,周法尚俘获了大批李光仕部队的亲属家人,李光仕的部下有来向官军投降的,就归还他的妻子家人,十多天内,投降的俚人有数千人。最后,李光仕部众溃散,他本人狼狈逃跑,被隋军追上斩首。

  隋文帝又派遣员外散骑侍郎何稠召募军队讨伐李光仕,何稠劝降了李光仕的党羽莫崇等人,又以朝廷之命署置俚族首领担任州县官。何稠是何妥哥哥的儿子。

  隋文帝由于居住在岭南地区的夷族、越族多次起兵反叛,于是任命汴州刺史令狐熙为桂州总管十七州诸军事,允许他相机行事,授权他可以朝廷之命任免州刺史以下各级官吏。令狐熙上任后,大力推行恩德信义,于是岭南溪洞中的夷、越族酋帅互相说道:“以前各任总管都是以军队相威胁,今天的总管却是以亲笔教令来开导,我们怎么能再违抗呢?”于是相继率领部落归降。先前,岭南各地州县往往违抗命令,朝廷委派的官吏无法到位任职,只好寄居在总管府。现在令狐熙把他们全都派遣到职,并为各州县营建城邑,开设学校,因此汉、夷各族人民都感化宾服。俚族首领宁猛力在陈统治时期已据有南海,隋朝因此对他采取安抚政策,任命他为安州刺史。宁猛力依仗着地形险要,桀骜不驯,从来不曾参拜谒见总管。令狐熙对他施以恩德信义,宁猛力大受感动,于是来到总管府拜见,从此不敢再胡作非为。令狐熙又奏报朝廷,把安州改称钦州。

  【原文】


  帝以所在属官不敬惮其上,事难克举,三月,丙辰,诏“诸司论属官罪,有律轻情重者,听于律外斟酌决杖。”于是上下相驱,迭行捶楚,以残暴为干能,以守法为懦弱。

  帝以盗贼繁多,命盗一钱以上皆弃市,或三人共盗一瓜,事发即死。于是行旅皆晏起早宿,〔〖胡三省注〗恐邂逅触罪也。《考异》曰:《刑法志》作“晚宿”,必“早”字误耳。〕天下懔懔。有数人劫执事而谓之曰:“吾岂求财者邪!但为枉人来耳。而为我奏至尊:自古以来,体国立法,未有盗一钱而死者也。而不为我以闻,吾更来,而属无类矣!”帝闻之,为停此法。〔〖胡三省注〗自古以来,闾里奸豪持吏短长者,则有之矣,未闻持其上至此者,宜隋季之多盗也。天下之富,一钱之积,是以古之为政,欲其平易近民。为,于伪翻。而为、而不、而属之而,犹言汝也。〖按〗“于伪翻”之“于”,古音呜,同汙音。〕

  帝尝乘怒,欲以六月杖杀人,大理少卿河东赵绰固争〔〖胡三省注〗隋制:九寺各置卿、少卿各一人。河东县,蒲州河东郡治。〕曰:“季夏之月,天地成长庶类,不可以此时诛杀。”帝报曰:“六月虽曰生长,此时必有雷霆;我则天而行,有何不可!”遂杀之。

  【译文】

  隋文帝因为政府各部门的属官往往不尊敬惧怕上司长官,难以提高办事效率,三月丙辰(初九),下诏书说:“各主管部门给属官定罪,如果按律应该从轻发落,但犯罪情节又比较严重的,允许在法律规定之外斟酌处以杖刑。”于是各级部门上下互相强迫,乱行捶打,把残暴酷虐当作有办事能力,把遵纪守法当作懦弱无能。

  隋文帝由于天下盗贼繁多,下令凡是偷窃一文钱以上的人都要在闹市中被处死,暴尸街头,曾有三人一起偷了一个瓜,事情败露后三人都被立即处死。于是行旅之人都早睡晚起,天下百姓人心惶惶。有几个人劫持了执法官吏,对他们说:“我们不是盗财之人!只为被冤死的众人而来。现在要求你们替我们上奏皇上,自古以来制定的法律,都没有偷窃一文钱就判处死刑的条款。你们如果不将我们的话转奏朝廷,等我们再来抓住你们,你们就不能活命了!”文帝听说后,就废除了这项法令。

  隋文帝曾经在盛怒之时,想在六月份杖刑杀人,大理寺少卿河东人赵绰苦苦争谏说:“盛夏季节,正是天地间万物旺盛生长的月份,不可在此时杀人。”文帝回答说:“六月份虽然是万物生长的季节,但上天也会有雷霆震怒发生;我效法上天行事,有什么不可以呢?”于是就下令将人杖杀了。

  【原文】


  大理掌固来旷上言大理官司太宽,〔〖胡三省注〗掌固,盖即汉之掌故。唐省、台、寺、监皆有掌固,因隋制也。〕帝以旷为忠直,遣每旦于五品行中参见。〔〖胡三省注〗遣,犹使也。〕旷又告少卿赵绰滥免徒囚,帝使信臣推验,初无阿曲,帝怒,命斩之。绰固争,以为旷不合死,帝拂衣入閤。绰矫言,“臣更不理旷,自有它事,未及奏闻。”帝命引入阁,绰再拜请曰:“臣有死罪三,臣为大理少卿,不能制驭掌固,使旷触挂天刑,一也。囚不合死,而臣不能死争,二也。臣本无它事,而妄言求入,三也。”帝解颜。会独孤后在坐,命赐绰二金杯酒,并杯赐之。旷因免死,徙广州。

  萧摩诃子世略在江南作乱,摩诃当从坐,上曰:“世略年未二十,亦何能为?以其名将之子,为人所逼耳。”因赦摩诃。绰固谏不可,上不能夺,欲绰去而赦之,因命绰退食。绰曰:“臣奏狱未决,不敢退。”上曰:“大理其为朕特舍摩诃也。”因命左右释之。

  刑部侍郎辛亶尝衣绯裈,〔〖胡三省注〗裈,亵衣也。〖按〗音昆,又作“裩”,合裆短裤。《急就篇注》合裆谓之裈。〕俗云利官;上以为厌蛊,将斩之。绰曰:“法不当死,臣不敢奉诏。”上怒甚,曰:“卿惜辛亶而不自惜也!”命引绰斩之。绰曰:“陛下宁杀臣,不可杀辛亶。”至朝堂,解衣当斩。上使人谓绰曰:“竟何如?”对曰:“执法一心,不敢惜死!”上拂衣而入,良久,乃释之。明日谢绰,劳勉之,赐物三百段。

  【译文】

  大理寺掌固来旷上言说大理寺执法官吏对囚犯量刑定罪太宽,隋文帝因此认为来旷忠诚正直,让他每天早晨站在五品官员的行列中参见。来旷又上告说大理少卿赵绰违法释放囚徒,文帝派遣使臣前去调查,发现赵绰根本没有枉法偏袒之事,文帝非常愤怒,下令将来旷斩首。赵绰苦苦谏诤,认为来旷按照法律构不成死罪,文帝不听,拂衣进入中閤。赵绰又假称:“我不再申理来旷的事情,我还有别的事没有来得及奏闻。”文帝让人引赵绰来到后,赵绰再拜奏请说:“我犯了三项死罪:身为大理寺少卿,没有能管制约束住掌固来旷,使他触犯了朝廷刑律,这是第一;囚犯罪不当死,而我不能以死相争,这是第二;我本来没有别的事,而以妄言,求见陛下,这是第三。”文帝听了他的话,脸色才缓和下来。当时正碰上独孤皇后在坐,就下令赏赐赵绰两金杯酒,并且连金杯也赏赐给他。因此,来旷得以免除一死,被流放到广州。

  原陈骠骑将军萧摩诃的儿子萧世略在江南地区举兵作乱,萧摩诃应当连坐治罪,隋文帝说:“萧世略年纪还未满二十岁,能有什么作为,只因为他是名将的儿子,所以被别人所胁迫罢了。”于是下令赦免萧摩诃。赵绰苦苦谏诤不能这样做,文帝也不能使他屈服。文帝又想等赵绰离去后再下令赦免萧摩诃,于是让赵绰退下去吃饭。但是赵绰回答说:“我呈奏的案件还没有判决,因此我不敢退下。”文帝只好宣布:“请大理寺法官为朕特赦萧摩诃。”于是命令左右近臣释放了萧摩诃。

  刑部侍郎辛亶曾经穿过红色的裤子,民间风俗说穿红色裤子可以官运亨通;隋文帝认为这是妖术,将要把他斩首。赵绰说:“根据法律不应当处死,我不敢接受诏命。”文帝震怒,对赵绰说:“你可惜辛亶的性命,难道不可惜自己的性命吗?”于是下令将赵绰推出斩首。赵绰回答说:“陛下可以处死我,但不能处死辛亶。”于是来到朝堂,解去衣服,准备受刑,文帝又派人对他说:“你你究竟要干什么?”赵绰回答说:“我一心一意执法,不敢爱惜自己性命。”文帝挥扫衣襟走入后宫,过了很长时间,才传令释放赵绰。第二天,文帝又向赵绰道歉,好言慰问勉励他,赏赐他布帛等物三百段。

  【原文】


  时上禁行恶钱,有二人在市,以恶钱易好者,武候执以闻,〔〖胡三省注〗武候,属左右武候将军,掌昼夜巡察、执捕奸非也。〕上令悉斩之,绰进谏曰:“此人所坐当杖,杀之非法。”上曰:“不关卿事。”绰曰:“陛下不以臣愚暗,置在法司,欲妄杀人,岂得不关臣事!”上曰:“撼大木,不动者当退。”对曰:“臣望感天心,何论动木。”上复曰:“啜羹者热则置之,天子之威,欲相挫邪!”绰拜而益前,诃之,不肯退,上遂入。治书侍御史柳彧复上奏切谏,上乃止。

  上以绰有诚直之心,每引入閤中,或遇上与皇后同榻,即呼绰坐,评论得失,前后赏赐万计。与大理卿薛胄同时,俱名平恕;然胄断狱以情而绰守法,俱为称职。胄,端之子也。〔〖胡三省注〗薛端仕周,为蔡州刺史,无他异称。〕

  【译文】

  当时隋文帝严禁民间使用假钱,有两人在集市上用假钱兑换由官府铸造的好钱,巡查社会治安的武候抓获了他们,并报告了朝廷,文帝下令将他们斩首,赵绰进谏说:“他们所犯的罪应该判处杖刑,处死他们不符合法律。”文帝回答说:“这不关你的事。”赵绰说:“陛下不因为愚昧无知,把我放置在执法部门,现在陛下想胡乱杀非罪之人,怎么能不关我执法大臣的事!”文帝又说:“摇动高大树木的时候,如果树木不动就该知难而退。”赵绰也回答说:“我希望自己的一片忠心能感动苍天,何况是摇动树木。”文帝又说:“喝汤的时候,如果汤热就放在一边,天子的权威,你也想挫折它吗?”赵绰再次跪拜后又向前靠近,文帝厉声呵斥他,越绰还是不肯退避,于是文帝就起身回后宫。治书侍御史柳彧又上奏恳切劝谏,文帝才不再坚持将那两人处死。

  隋文帝因为赵绰忠诚正直,常常把他带进中閤谈话,有时遇到文帝正和皇后同床而坐,即令赵绰也就坐,和他评论朝政得失,前后赏赐的布帛财物多达上万。赵绰和大理寺卿薛胄同时,都享有公正宽恕的好名声;只是薛胄审理和判决案件多根据情理定罪,而赵绰只根据法律条文办案,两人都很称职。薛胄是薛端的儿子。

  【原文】


  帝晚节用法益峻,御史于元日不劾武官衣剑之不齐者,帝曰:“尔为御史,纵舍自由。”命杀之。谏议大夫毛思祖谏,又杀之。〔〖胡三省注〗隋门下省置谏议大夫七人。〕将作寺丞以课麦𪌭迟晚,〔〖胡三省注〗𪌭 ,《类篇》曰:麦茎也。〖按〗𪌭 ,同䅌。《韵会》音涓。《说文》麦茎也。武库令以署庭荒芜,〔〖胡三省注〗武库令,属卫尉寺。〕左右出使,或授牧宰马鞭、鹦鹉,帝察知,并亲临斩之。

  帝既喜怒不恒,不复依准科律。信任杨素,素复任情不平,与鸿胪少卿陈延有隙,尝经蕃客馆,庭中以马屎,又众仆于氈上樗蒲,以白帝。帝大怒,主客令及樗蒲者皆杖杀之,棰陈延几死。〔〖胡三省注〗《隋志》:鸿胪寺统典客令,即主客也。〕

  【译文】

  隋文帝晚年用法愈加严厉苛刻,曾有当值的御史在正月初一的大朝会时没有对衣冠佩剑不整齐的武官提出弹劾,文帝就说:“你作为御史,却不履行职责,放任自流。”于是下令将当值御史处死;谏议大夫毛思祖进谏,文帝又下令将他处死。将作寺丞由于征收麦秆迟晚,卫尉寺武库令由于署庭荒芜,左右近臣出使,有的收受地方官吏赠送的马鞭、鹦鹉,文帝访察知道后,都亲临刑场将他们斩首。

  隋文帝变得喜怒无常,不再依据法律条款量刑定罪。文帝信任尚书右仆射杨素,而杨素又感情用事,不能公平地处事待人。他因和鸿胪寺少卿陈延之间有隔阂,有一次经过接待蕃邦客人的客馆,发现庭院中有马屎,又有一些仆人在毡毯上赌博,就告诉了文帝。文帝听后大怒,下令把鸿胪寺主客令和参加赌博的仆人全部杖杀,陈延也被捶打得奄奄一息。

  【原文】


  帝遣亲卫大都督长安屈突通往陇西检覆群牧,〔〖胡三省注〗隋氏置左,右勋卫、左,右翊卫,百大都督、帅都督、都督等官。煬帝改大都督为校尉,帅都督为旅帅,都督为队正。屈突,虏复姓,其先昌黎徒河人,徙家长安。陇西郡,渭州。屈,九勿翻。〕得隐匿马二万馀匹,帝大怒,将斩太仆卿慕容悉达及诸监官千五百人。〔〖胡三省注〗太仆卿,掌牧畜之政,故欲诛之。〕通谏曰:“人命至重,陛下奈何以畜产之故杀千有馀人!臣敢以死请!”帝瞋目叱之,通又顿首曰:“臣一身分死,就陛下丐千馀人命。”帝感寤,曰:“朕之不明,以至于此!赖有卿忠言耳。”于是悉达等皆减死论,擢通为左武候将军。〔〖胡三省注〗《隋志》:左、右武候,掌军驾出,先驱后殿,昼夜巡察,执捕奸非,烽候道路,水草所置;巡狩师田,则掌其营禁也。〕

  上柱国彭公刘昶与帝有旧,帝甚亲之;其子居士,任侠不遵法度,数有罪,上以昶故,每原之。居士转骄恣,取公卿子弟雄健者,辄将至家,以车轮括其颈而棒之,殆死能不屈者,称为壮士,释而与交。党与三百人,殴击路人,多所侵夺,至于公卿妃主,莫敢与校。或告居士谋为不轨,帝怒,斩之,公卿子弟坐居士除名者甚众。

  【译文】

  隋文帝派遣亲卫大都督长安人屈突通到陇西去检查由太仆寺掌管的牧场,得到各牧场隐匿下来没有登记在册的马共两万余匹,于是文帝怒不可遏,将要把太仆寺卿慕容悉达和各牧场监牧官吏一千五百人一齐斩首。屈突通进谏说:“人命关天,最为珍贵,陛下怎么能因为畜牲的缘故而一下子杀害一千多人!我将以死相争。”文帝瞪眼怒骂他,屈突通又叩头说:“我拿分内该死的这条命向陛下换取一千余条性命。”文帝这才醒悟过来,对屈突通说:“这都是由于朕不明事理,以致于荒唐到这个地步!幸亏有了你的忠言,才没有铸成大错。”于是慕容悉达等人都被免死定罪,文帝又提拔屈突通为左武候将军。

  上柱国彭公刘昶和隋文帝有旧交,隋文帝非常亲信他;刘昶的儿子刘居士负气仗义,不遵守朝廷法度,曾数次犯罪,文帝由于刘昶的缘故,每次都宽宥了他。于是刘居士有恃无恐,越加骄横放纵,猎取公卿大臣子弟中高大健壮者,到自己家里,把车轮套到他脖子上,然后用棍棒一通乱打,差不多快被打死还能不屈服求饶的人,就称为壮士,与他相交为友。刘居士的党羽有三百人,他们无故殴打路人,侵夺财物,为非作歹,甚至于连公卿大臣、后妃公主也都不敢和他们计较。后来有人上告说刘居士图谋不轨,文帝很愤怒,下令将刘居士斩首,公卿大臣的子弟受到牵连而被除名为民的非常多。

  【原文】


  杨素、牛弘等复荐张胄玄历术。〔〖胡三省注〗去年帝劳徕胄玄,既而罢之。〕上令杨素与术数人立议六十一事,皆旧法久难通者,令刘晖等与胄玄等辩析之。晖杜口一无所答,胄玄通者五十四,上乃拜胄玄员外散骑侍郎兼太史令,赐物千段,令参定新术。至是,胄玄历成。夏,四月,戊寅,诏颁新历;前造历者刘晖等四人并除名。

  秋,七月,桂州人李世贤反,上议讨之。诸将数人请行,上不许,顾右武候大将军虞庆则曰:“位居宰相,爵乃上公,〔〖胡三省注〗开皇初,庆则尝为尚书右仆射,宰相之职也。授上柱国,封鲁国公,上公也。〕国家有贼,遂无行意,何也?”庆则拜谢,恐惧,乃以庆则为桂州道行军总管,讨平之。

  秦王俊,幼仁恕,喜佛教,尝请为沙门,不许。及为并州总管,〔〖胡三省注〗俊为并州总管见上卷十年。〕渐好奢侈,违越制度,盛治宫室。俊好内,其妃崔氏,弘度之妹也,性妒,于瓜中进毒,由是得疾,征还京师。上以为奢纵,丁亥,免俊官,以王就第。崔妃以毒王,废绝,赐死于家。左武卫将军刘升〔〖胡三省注〗曹魏置武卫将军,自晋至于高齐,并属左、右卫;至隋始与左、右卫并列于十二卫府。〕谏曰:“秦王非有它过,但费官物,营廨舍而已,臣谓可容。”上曰:“法不可违。”杨素谏曰:“秦王之过,不应至此,愿陛下详之!”上曰:“我是五儿之父,〔〖胡三省注〗上五子:太子勇、晋王广、秦王俊、蜀王秀、汉王谅。〕非兆民炎父?若如公意,何不别制天子儿律!以周公之为人,尚诛管、蔡,我诚不及周公远矣,安能亏法乎!”卒不许。〔〖胡三省注〗杨素逢君之恶者也,他日赞决以废勇立广,盖有见于此。〕

  【译文】

  尚书右仆射杨素、太常卿寺牛弘等人再次向隋文帝推荐张胄玄的历法,于是文帝令杨素和掌管律历的官吏讨论提出了六十一个问题,都是旧历法长期以来很难解释清楚的,让拥护旧历法的刘晖等人和张胄玄等人互相辩难解释。结果刘晖闭口无言,而张胄玄解释通了五十四个问题,于是文帝就任命张胄玄为员外散骑常侍兼太史令,赏赐给他布帛财物一千余段,并令他参酌修定新的历法。此时,张胄玄历法修订完成。夏季,四月戊寅(初二),文帝下诏令颁行新历。先前参加修订张宾历法的刘晖等四人都被除名为民。

  秋季,七月,桂州人李世贤举兵造反,隋文帝和百官大臣商议发兵征讨,有好几位将帅请命出征,文帝都没答应,而对右武候大将军虞庆则说:“你位居宰相,受封上柱国、鲁国公,现在国家出现了叛贼,你却根本没有领兵出征的意思,这是为什么?”虞庆则叩头请罪,惶恐不安,于是文帝就任命虞庆则为桂州道行军总管,率军前去平定叛乱。

  秦王杨俊从小就仁爱宽恕,爱好佛教,曾经请求出家当和尚,隋文帝没有答应。等到他担任了并州总管以后,生活逐渐奢侈,违越制度规定,大规模修建和装饰宫殿府第。杨俊好近女色,他的妃子崔氏是崔弘度的妹妹,生性妒忌,就在瓜中置毒,杨俊因此中毒得病,被文帝召回京师。文帝因为杨俊骄奢纵欲,丁亥(十三日),下令罢免了他的官职,以王爵回家闲居。崔妃因为向秦王下毒,被废除了妃子名位,赐死在家中。左武卫将军刘升上言谏道:“秦王并没有别的罪过,只不过是耗费国家钱财营造宫舍府第而已,我认为可以宽容他。”文帝回答说:“国家的法律不可违背。”尚书右仆射杨素又进谏说:“秦王的过错,不应如此惩处,请陛下再慎重考虑!”文帝又回答说:“我难道只是太子杨勇、晋王杨广、秦王杨俊、蜀王杨秀、汉王杨谅五个儿子的父亲,而不是天下百姓的君父?如果像你说的那样,为何不专门制定用于天子儿子的法令?以周公姬旦的为人施政,尚且诛杀举兵造反的管叔、蔡叔,我确实比周公差得很远,又怎么能枉法徇私呢?”始终没有答应。

  【原文】


  戊戌,突厥突利可汗来逆女,上舍之太常,教习六礼,〔〖胡三省注〗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妻以宗女安义公主。上欲离间都蓝,故特厚其礼,遣太常卿牛弘、纳言苏威、民部尚书斛律孝卿相继为使。〔〖胡三省注〗开皇三年,改度支尚书为民部尚书。〕

  突利本居北方,既尚主,长孙晟说其帅众南徙,居度斤旧镇,〔〖胡三省注〗度斤旧镇盖及度斤山突厥沙钵略旧所居也。〕锡赉优厚。都蓝怒曰:“我,大可汗也,反不如染干!”于是朝贡遂绝,亟来抄掠边鄙。突利伺知动静,辄遣奏闻,由是边鄙每先有备。

  【译文】

  戊戌(二十四日),突厥突利可汗来长安迎娶隋室公主,隋文帝招待他住在太常寺,并派人教他学习中国传统婚制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六礼,将宗女安义公主嫁给他为妻。文帝因为想离间突利可汗和都蓝可汗之间的关系,所以故意将这次婚礼操办得特别隆重,相继派遣太常卿牛弘、纳言苏威、民部尚书斛律孝卿作为使节出使突厥。

  突利可汗本来居住在突厥的北方,在娶了安义公主以后,长孙晟劝说他率领部落南迁,居住在都斤山旧镇,隋朝对他赏赐优厚。于是都蓝可汗恼羞成怒,说:“我是突厥国的大可汗,现在反不如小可汗染干!”于是就断绝了向隋朝的朝贡,屡次出兵侵扰抄掠隋朝边境。但是突利可汗每当观察了解到都蓝可汗的动静,就很快派遣使节奏报朝廷,因此隋朝边境每次都先作好了准备。

  【原文】


  九月,甲申,上至自仁寿宫。

  何稠之自岭南还也,〔〖胡三省注〗是年二月,何稠讨岭南。〕宁猛力请随稠入朝。稠见其疾笃,遣还钦州,与之约曰:“八九月间,可诣京师相见。”使还,奏状,上意不怿。冬,十月,猛力病卒。上谓稠曰:“汝前不将猛力来,今竟死矣!”稠曰:“猛力与臣约,假令身死,当遣子入侍。越人性直,其子必来。”猛力临终,果戒其子长真曰:“我与大使约,不可失信,汝葬我毕,即宜登路。”长真嗣为刺史,如言入朝。上大悦曰:“何稠著信蛮夷,乃至于此!”

  鲁公虞庆则之讨李世贤也,以妇弟赵什住为随府长史。什住通于庆则爱妾,恐事泄,乃宣言庆则不欲此行,上闻之,礼赐甚薄。庆则还,至潭州临桂岭,〔〖胡三省注〗《隋书·虞庆则传》作“潭州临桂岭”。宋白曰:隋平陈,改湘州为潭州。杜佑曰:取昭潭为名。〕观眺山川形势,曰:“此诚险固,加以足粮,若守得其人,攻不可拔。”使什住驰诣京师奏事,观上颜色,什住因告庆则谋反,下有司案验。十二月,壬子,庆则坐死,拜什住为柱国。

  【译文】

  九月甲申(十一日),隋文帝从仁寿宫回到长安。

  员外散骑侍郎何稠从岭南起程返回京师时,钦州刺史宁猛力请求随何稠入朝,何稠见他病得厉害,就让他返回钦州,与他相约说:“八九月间,可到京师相会。”何稠回朝后,奏明了情况,文帝有些不高兴。冬季,十月,宁猛力病逝。文帝对何稠说:“你以前没有带宁猛力来长安,现在他竟然去世了!”何稠说:“宁猛力与我约定,如果他去世,就派遣他的儿子入朝侍奉。越人性格直爽,他的儿子必定会来朝。”宁猛力临终的时候,果然告诫儿子宁长真说:“我和朝廷大使何稠有约,不能失信,你把我安葬完毕,就应当立即上路。”宁长真继任钦州刺史,遵照父亲的遗言入朝长安。隋文帝十分高兴,说:“何稠在蛮、夷族心中拥有的信誉,竟达到了这种地步!”

  鲁公虞庆则率军讨伐李世贤时,任命妻弟赵什住为总管府长史。赵什住和虞庆则的爱妾私通,恐怕事情泄露,于是对外宣扬说虞庆则不乐意出征,隋文帝听到后,对虞庆则的礼遇赏赐很微薄。虞庆则班师途中,走到潭州临桂岭,观察眺望山川形势,说道:“此地确实地形险要,如果有充足的粮草,再委派得力干将据险防守,攻不可破。”虞庆则派遣赵什住驰骑赶往京师向朝廷呈奏公事,顺便观察文帝对他的态度,什住乘机向朝廷告发说虞庆则谋反,文帝下令有关部门调查。十二月壬子(初十),虞庆则因此事被处死,又授予赵什住柱国。

  【原文】


  高丽王汤闻陈亡,大惧,治兵积谷,为拒守之策。是岁,上赐汤玺书,责以“虽称籓附,诚节未尽”。且曰:“彼之一方,虽地狭人少,今若黜王,不可虚置,终须更选官属,就彼安抚。王若洒心易行,率由宪章,即是朕之良臣,何劳别遣才彦!王谓辽水之广,何如长江?高丽之人,多少陈国?朕若不存含育,责王前愆,命一将军,何待多力!殷勤晓示,许王自新耳。”汤得书,惶恐,将奉表陈谢。会病卒,子元嗣立,上使使拜元为上开府仪同三司,袭爵辽东公。元奉表谢恩,因请封王,上许之。〔〖胡三省注〗自时隋终以高丽为意,后遂以佳兵亡国。〕

  吐谷浑大乱,国人杀世伏,立其弟伏允为主,遣使陈废立之事,并谢专命之罪,且请依俗尚主;上从之。自是朝贡岁至。

  【译文】

  高丽王高汤得悉陈灭亡后,非常害怕,于是大力训练军队,聚积粮草,筹划一旦遭到隋军侵犯时所应采取的抵抗策略。这一年,隋文帝赐给高汤玺书,责备他“虽然做了隋朝的藩附属国,却没有尽到臣子应有的忠诚。”并且说:“你所统辖的地区,虽然地狭民少,但如果现在废黜了你的王位,也不能没有人负责治理,终究需要朝廷重新选派官属,前去安抚黎民百姓。你如果能洗心革面,完全遵照朝廷的法令制度,就是朕的良臣,朕又何必再派遣贤才呢?你认为辽河的宽广比长江如何?高丽的兵民比陈多少?如果朕不是存有包容、养育天下黎民百姓之心,责问你以往的过失,派遣一位将帅率军前去问罪,根本用不着跟你多费气力!之所以对你殷勤劝导,是允许你改过自新。”高汤得到文帝玺书后,惶恐不安,准备向朝廷奉表谢罪。恰巧得病去世,他的儿子高元继位,文帝派遣使节授予高元上开府仪同三司,承袭辽东公爵位。高元向朝廷奉表谢恩,并请求授予王爵,文帝同意。

  吐谷浑大乱,国中人杀死可汗世伏,拥立他的弟弟伏允为君主,派遣使臣向隋朝陈述废立可汗的理由和经过,并且请求朝廷宽恕国人的擅命专行之罪,还请求依照吐谷浑的习俗,允许伏允娶嫂子光化公主为妻;隋文帝允从。从此以后,吐谷浑每年都遣使朝贡。

  【原文】


  隋高祖文皇帝 开皇十八年(戊午 公元598年)

  春,二月,甲辰,上幸仁寿宫。

  高丽王元帅靺鞨之众万馀寇辽西,〔〖胡三省注〗《隋书》:靺鞨在高丽之北,凡有七种:其一号栗末部,与高丽接;其二曰伯咄部,在栗末之北;其三曰安车骨部,在伯咄东北;其四曰拂涅部,在伯咄东;其五曰号室部,在拂涅东;其六曰黑水部,在安车骨西北;其七曰白山部,在栗末东南。而黑水部犹为劲健,即古之肃慎氏也。辽西郡治柳城,隋置营州总管府。靺,莫拨翻。鞨,户葛翻。〕营州总管韦冲击走之。上闻而大怒,乙巳,以汉王谅、王世积并为行军元帅,将水陆三十万伐高丽,以尚书左仆射高颎为汉王长史,周罗睺为水军总管。

  延州刺史独孤陀〔〖胡三省注〗《隋志》:延安郡,后魏置东夏州,西魏改延州。陀徒河翻。〕有婢曰徐阿尼,事猫鬼,能使之杀人,云每杀人,则死家财物潜移于畜猫鬼家。会独孤后及杨素妻郑氏俱有疾,医皆曰:“猫鬼疾也。”〔〖胡三省注〗《隋书》陀传云:徐阿尼事猫鬼,每以子夜祀之,言子者,鼠也。陀尝从家中索酒,其妻曰:“无钱可酤。”陀因谓阿尼曰:可令猫鬼向越公家,使我足钱也。阿尼便菷之。居数日,猫鬼向素家。”十一年,上初从并州还,陀谓阿尼曰:“可令猫鬼向皇后所,使多赐吾物。”阿尼复菷之,遂入宫中。大理丞杨远乃于门下外省遣阿尼呼猫鬼,阿尼于是夜中置香粥一盆,以匙扣而呼之曰:“猫女可来,无住宫中。”久之,阿尼色正青,若被牵曳者。云猫鬼已至。由是其事具得实。〕上以陀,后之异母弟,陀妻,杨素异母妹,由是意陀所为。令高颎等杂治之,具得其实。上怒,令以犊车载陀夫妻,将赐死。独孤后三日不食,为之请命曰:“陀若蠹政害民者,妾不敢言;今坐为妾身,敢请其命。”陀弟司勋侍郎整诣阙求哀,于是免陀死,除名为民,以其妻杨氏为尼。先是,有人讼其母为猫鬼所杀者,上以为妖妄,怒而遣之。至是,诏诛被讼行猫鬼家。

  夏,四月,辛亥,诏:“畜猫鬼、蛊毒、厌媚野道之家,〔〖胡三省注〗《隋书》志:江南诸郡往往畜蛊,而宜春偏甚。其法以五月五日聚百种虫,大者至蛇,小者至虱,合置器中,令自相啖,余一种存者留之,蛇则曰蛇蛊,虱则曰虱蛊,行以人,因食入人腹内,食其五藏,死则其产移入蛊主之家。三年不杀他人,则畜者自钟其弊。累世子孙相传不绝,亦有随女子嫁者。〕并投于四裔。”

  【译文】

  隋文帝开皇十八年(戊午 公元598年)

  春季,二月甲辰(初三),隋文帝驾幸仁寿宫。

  高丽王高元率领靺鞨族部众一万余人侵犯隋朝辽西地区,营州总管韦冲率军打退了高元。隋文帝得知后非常愤怒,乙巳(初四),任命汉王杨谅、上柱国王世积同为行军元帅,统率水陆三十万大军征伐高丽;又任命尚书左仆射高颎为汉王元帅府长史,周罗睺为水军总管。

  延州刺史独孤陀有个婢女名叫徐阿尼,她供奉猫的鬼魂,能让猫鬼杀人,还说每当猫鬼杀人以后,死者家中的财物都会神不知鬼不觉地转移到供奉猫鬼的家庭。正好独孤皇后和杨素的夫人郑氏都生病,医生都说:“这是由于猫鬼作祟而引发的疾病。”隋文帝因为独孤陀是皇后的同父异母弟,独孤陀的妻子是杨素的同父异母妹,因此怀疑是独孤陀所为,下令高颎等人一起审理验证,全部弄清了事实真相。于是文帝怒从心起,下令用牛车押解独孤陀夫妻,要把他们赐死,独孤皇后三天没有吃饭,为独孤陀请求保全性命说:“如果独孤陀由于蠹政害民而获罪,我不敢为他说话;现在独孤陀是由于我而获罪,所以斗胆请求陛下保全他的性命。”独孤陀的弟弟司勋侍郎独孤整也来到宫中求情,因此文帝赦免了独孤陀的死罪,将他革职为民,令他的妻子杨氏出家为尼姑。以前,曾有人上告说他的母亲是被人供奉的猫鬼所杀,文帝认为是妖言妄语,愤怒地将他斥退遣返。至此,文帝就下诏令诛杀被告发供奉猫鬼的人家。

  夏季,四月辛亥(十一日),隋文帝又下诏书说:“凡是供奉猫鬼、畜养毒虫、从事妖术的家庭,都流放到边陲地区。”

  【原文】


  六月,丙寅,下诏黜高丽王元官爵。汉王谅军出临渝关,〔〖胡三省注〗临渝关,在柳城西四百八十里,所谓卢龙之险也。渝,《汉书》音喻。〕值水潦,馈运不继,军中乏食,复遇疾疫。周罗睺自东莱泛海趣平壤城,〔〖胡三省注〗《隋书》:平壤城东西六里,随山屈曲,南临浿水。杜佑曰:平壤城则古朝鲜国王险城也。趣,七喻翻。〕亦遭风,船多飘没。秋,九月,己丑,师还,死者什八九。高丽王元亦惶惧遣使谢罪,上表称“辽东粪土臣元”,上于是罢兵,待之如初。

  百济王昌遣使奉表,请为军导,帝下诏谕以“高丽服罪,朕已赦之,不可致伐。”厚其使而遣之。高丽颇知其事,以兵侵掠其境。

  辛卯,上至自仁寿宫。

  冬,十一月,癸未,上祀南郊。

  十二月,自京师至仁寿宫,置行宫十有二所。

  南宁夷爨玩复反。蜀王秀奏“史万岁受赂纵贼,致生边患。”上责万岁,万岁诋谰;〔〖胡三省注〗诋,拒讳也。谰逸辞也。〕上怒,命斩之。高颎及左卫大将军元旻等固请曰:“万岁雄略过人,将士乐为致力,虽古名将,未能过也。”上意少解,于是除名为民。

  【译文】

  六月丙寅(二十七日),隋文帝下诏废黜高丽王高元的官爵。汉王杨谅率军从临渝关出塞,正碰上连日大雨,后方粮草运不到,军中缺乏食粮,又遇到了疾疫流行。周罗睺率水军从东莱渡海向平壤城前进,途中也碰上了大风,船只多被吹散沉没。秋季,九月己丑(二十一日),隋朝大军被迫还师,兵士死了十分之八九。高丽王高元也很害怕,派遣使节向朝廷谢罪认错,上表称“辽东粪土臣子高元”,文帝于是下令罢兵,像以前一样对待他。

  百济国王扶余昌派遣使节向隋朝上表,请求在讨伐高丽时担任军队的向导,隋文帝下诏书,告诉说:“高丽已经服罪归附,朕已经下令加以赦免,不可再进行讨伐。”隆重地接待百济的使节后遣送回国。后来高丽知道了此事,就出动军队侵犯劫掠百济国的边境地区。

  辛卯(二十三日),隋文帝从仁寿宫回到长安。

  冬季,十一月癸未(十六日),隋文帝在南郊举行祭天大典。

  十二月,隋朝在从京师长安到岐州仁寿宫之间,建立了十二所行宫。

  南宁夷族首领爨玩再次起兵反叛。蜀王杨秀上奏说:“去年史万岁率军平定南宁地区时收受玩的贿赂而释放了他,致使现在又生祸患。”于是隋文帝就责问史万岁,而史万岁则矢口否认,文帝大怒,下令将史万岁斩首。尚书左仆射高颎和左卫大将军元旻等向文帝一再求情说:“史万岁勇气智谋过人,将士都乐意为他效力,即使是古代的名将,也没有超过他的。”文帝稍微有些回心转意,于是将史万岁革职为民。

  【原文】


  隋高祖文皇帝 开皇十九年(己未 公元599年)

  春,正月,癸酉,赦天下。

  二月,甲寅,上幸仁寿宫。〔〖胡三省注〗仁寿宫成于开皇十五年。方其成也,文帝怒,欲罪杨素,独孤后喜而赏之,继此屡幸仁寿宫,至仁寿末,卒死于仁寿宫。仁者寿,帝穷民力以作离宫,可谓仁乎﹖其不得死于是宫,宜矣。帝怒杨素而不加之罪,其后嘉则亦从而喜之,岂非奢侈之能移人,触境而动,至于流连不知反,卒诒万世笑。是知君德以节俭为为贵也。〕

  突厥突利可汗因长孙晟奏言都蓝可汗作攻具,欲攻大同城。〔〖胡三省注〗《唐志》:自夏州北渡乌水,行五百三十余里,过棋水,又行百一十九里至安乐戍。戍在河西壖,东壖有古大同城,今大同城,古永济栅也。〕诏以汉王谅为元帅,尚书左仆射高颎出朔州道,〔〖胡三省注〗《隋志》:马邑郡,旧置朔州。〕右仆射杨素出灵州道,〔〖胡三省注〗灵武郡,后魏置灵州。〕上柱国燕荣出幽州道以击都蓝,皆取汉王节度;然汉王竟不临戎。

  都蓝闻之,与达头可汗结盟,合兵掩袭突利,大战长城下,突利大败。都蓝尽杀其兄弟子侄,遂渡河入蔚州。〔〖胡三省注〗《隋志》:雁门郡灵丘县,后周置蔚州。〕突利部落散亡,夜,与长孙晟以五骑南走,比旦,行百馀里,〔〖胡三省注〗比,及也。〕收得数百骑。突利与其下谋曰:“今兵败入朝,一降人耳,大隋天子岂礼我乎!玷厥虽来,本无冤隙,〔〖胡三省注〗冤,犹怨也。〕若往投之,必相存济。”晟知之,密遣使者入伏远镇,令速举烽。突利见四烽俱发,以问晟,晟绐之曰:“城高地迥,必遥见贼来。我国家法,若贼少,举二烽;来多,举三烽;大逼,举四烽。彼见贼多而又近耳。”突利大惧,谓其众曰:“追兵己逼,且可投城。”既入镇,晟留其达官执室领其众,自将突利驰驿入朝。夏,四月,丁酉,突利至长安。帝大喜,以晟为左勋卫骠骑将军,〔〖胡三省注〗隋制:骠骑将军正四品。〕持节护突厥。

  【译文】

  隋文帝开皇十九年(己未 公元599年)

  春季,正月癸酉(初七),隋朝大赦天下罪人。

  二月甲寅(十九日),隋文帝驾幸仁寿宫。

  突厥突利可汗通过长孙晟上奏说都蓝可汗制造攻城器械,打算进攻大同城。于是隋文帝下诏任命汉王杨谅为元帅,命令尚书左仆射高颎率军从朔方道出塞,尚书右仆射杨素率军从灵州道出塞,上柱国燕荣率军从幽州道出塞,攻打突厥都蓝可汗,各军都受汉王杨谅指挥调度;然而汉王并没有亲临前线,指挥战事。

  都蓝可汗得知后,就与达头可汗结成同盟,合兵袭击突利可汗,双方在长城附近展开激战,结果突利可汗大败。都蓝可汗将突利可汗的兄弟子侄全部杀害,然后率军渡河进入蔚州。突利可汗的部落败散,夜里和长孙晟带着五名骑兵向南奔逃,到天亮时,逃出一百余里,又收罗了数百名骑兵。突利可汗与他的部下商议道:“如今我兵败投奔隋朝,不过是一个降人罢了,大隋天子又怎么会再对我以礼相待!达头可汗玷厥虽然和都蓝可汗连兵而来,但他和我本无冤仇,我如果去投奔他,他必然会收留帮助。”长孙晟得悉了突利可汗的打算,悄悄派人进入附近的伏远镇,下令火速燃起烽火。突利可汗望见四处烽火同时燃起,向长孙晟询问情况,长孙晟欺骗他说:“烽火台都是建在高处,所以能看得很远,必定是发现有敌军入侵。我国的制度是如果敌军来得少,就举起两处烽火;来得多,就举起三处烽火;只有敌军大兵压境,才举起四处烽火。现在四处烽火惧起,显然是守护的将士发现敌军既来得多又离得近。”突利可汗非常害怕,就对他的部众说:“后面追兵已经逼近,只好暂且进城避难。”进入伏远镇以后,长孙晟留下突厥达官贵族执室率领他的部众,自己带领突利可汗乘驿马入朝。夏季,四月丁酉(初二),突利可汗来到长安。隋文帝十分高兴,任命长孙晟为左勋卫骠骑将军,持节监护突厥。

  【原文】


  上令突利与都蓝使者因头特勒相辩诘,突利辞直,上乃厚待之。都蓝弟郁速六弃其妻子,与突利归朝,上嘉之,使突利多遗之珍宝以慰其心。

  高颎使上柱国赵仲卿将兵三千为前锋,至族蠡山,与突厥遇,交战七日,大破之;追奔至乞伏泊,复破之,虏千馀口,杂畜万计。突厥复大举而至,仲卿为方陈,四面拒战,凡五日。会高颎大兵至,合击之,突厥败走,追度白道,逾秦山七百馀里而还。杨素军与达头遇。先是诸将与突厥战,虑其骑兵奔突,皆以戎车步骑相参,设鹿角为方陈,骑在其内。〔〖胡三省注〗此古法也,虽卫青、刘裕未之能易心,所谓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者也。〕素曰:“此乃自固之道,未足以取胜也。”于是悉除旧法,令诸军为骑陈。达头闻之,大喜曰:“天赐我也!”下马仰天而拜,帅骑兵十馀万直前。上仪同三司周罗睺曰:“贼陈未整,请击之。”先帅精骑逆战,素以大兵继之,突厥大败,达头被重创而遁,杀伤不可胜计,其众号哭而去。〔〖胡三省注〗魏舒毁车崇卒以败狄,杨素除戎车为骑陈以破突厥,皆鼓儳而胜耳。帅,读曰率。〖按〗鼓儳:乘敌方阵不整,即鸣鼓进击。儳,音缠,不整貌。〕

  【译文】

  隋文帝令突利可汗和都蓝可汗的使节因头特勒进行辩论,突利可汗理直气壮,文帝于是厚待他。都蓝可汗的弟弟郁速六抛弃了妻子家人,和突利可汗一起投奔隋朝,文帝称赞了他,让突利可汗多送给他财宝珍玩加以慰劳。

  高颎派遣上柱国赵仲卿率军三千人为前锋,进至族蠡山,与突厥军队遭遇,连续交战了七天,大败突厥军队;又追击来到乞伏泊,又一次打败突厥军队,俘获一千余人,牛羊杂畜达万头之多。这时突厥的大军来到,赵仲卿将军队布成方阵,四面抗击,前后又激战了五天。正巧高颎率大军赶到,和赵仲卿合击突厥,突厥军队战败退走,高颎率军继续追击,经过白道。越秦山七百多里,然后还师。杨素的军队和达头可汗遭遇。在此之前,隋军将领率军和突厥打仗,因为担心突厥的骑兵往来冲突,都采用战车、骑兵和步兵相互交叉配合的阵法,摆下方阵,营外普遍埋设带尖的木桩,骑兵在最里边。杨素说:“这种阵法是自我保守的办法,难以克敌取胜。”于是全部废除以前的阵法,下令各军都摆开骑兵阵势。达头可汗听说后,欣喜若狂地说:“这真是上天赐予我的大好时机!”于是下马对天而拜,率领骑兵十余万直扑隋军。上仪同三司周罗睺说:“敌军阵形不整,请求发起攻击。”于是先率领精锐骑兵迎战,杨素指挥大军随后继进,突厥军队大败,达头可汗带着重伤逃跑,隋军杀伤敌军不可胜计,突厥残军号啕痛哭而去。

  【原文】


  六月,丁酉,以豫章王暕为内史令。

  宜阳公王世积为凉州总管,其亲信安定皇甫孝谐有罪,〔〖胡三省注〗王世积封宜阳郡公。《隋志》:河南郡宜阳县,后魏置宜阳郡。武威郡,旧置凉州。安定,郡旧置泾州。〕吏捕之,亡抵世积,世积不纳。孝谐配防桂州,〔〖胡三省注〗配防者,配隶军伍,使之防守。〕因上变,称“世积尝令道人相其贵不,道人答曰:‘公当为国主,又将之凉州。’其所亲谓世积曰:‘河西天下精兵处,可图大事。’世积曰:‘凉州土旷人希,非用武之国。’”世积坐诛,拜孝谐上大将军。

  独孤后性妨忌,后宫莫敢进御。尉迟迥女孙,有美色,先没宫中。上于仁寿宫见而悦之,因得幸。后伺上听朝,阴杀之。上由是大怒,单骑从苑中出,不由径路,入山谷间二十馀里。高颎、杨素等追及上,扣马苦谏。上太息曰:“吾贵为天子,不得自由!”高颎曰:“陛下岂以一妇人而轻天下!”上意少解,驻马良久,中夜方还宫。后俟上于閤内,及至,后流涕拜谢,颎、素等和解之,因置酒极欢。先是后以高颎父之家客,甚见亲礼,〔〖胡三省注〗熲父宾,为独孤信参佐,信被诛,后以宾父之故吏,数往来其家。〕至是,闻颎谓己为一妇人,遂衔之。

  【译文】

  六月,丁酉,任命豫章王杨暕为内史令。

  宜阳公王世积任凉州总管,他的亲信安定人皇甫孝谐犯罪,执法官吏搜捕他,他逃亡来到王世积府第,王世积不收留庇护他。皇甫孝谐被抓获后,被配隶军伍,防守桂州,因此他上书告发王世积,说:“王世积曾经让道士为他看相,问自己能否富贵,道士回答说:‘你会当上国君,又将往凉州任职。’王世积的亲信对他说:‘河西是全国出精兵强将的地区,可以图谋大事。’王世积回答说:‘凉州地旷人稀,不是用武的地方。’”王世积因此被处死,任命皇甫孝谐为上大将军。

  独孤皇后生性妒忌,后宫的妃嫔宫女都不敢进御侍夜。原北周尉迟迥的孙女非常漂亮,过去被籍没入宫,隋文帝在仁寿宫见到她后非常喜欢,因此得到文帝的宠幸。独孤皇后趁隋文帝坐朝听政的时候,暗中派人杀害了她,文帝大为愤怒,单骑从皇宫后苑出门,也不走正路,进入山谷中二十余里。高颎、杨素等人驰骑追上,拦住马苦苦劝谏。隋文帝叹息道:“我贵为天子,竟如此不得自由!”高颎说:“陛下怎么能由于一个妇人而看轻天下?”于是文帝心中的怒气稍有缓和,立马长久,一直到半夜才回到宫中。独孤皇后也一直坐在寝宫閤内等候文帝,文帝回来后,皇后涕泪交流,拜谢请罪,高颎、杨素等人又好言劝解,于是隋文帝才高兴起来,置酒设宴欢乐。以前,独孤皇后由于高颎是父亲独孤信的家客,对他很客气礼敬,这件事发生后,得悉高颎称自己为一妇人,因此怨恨他。

  【原文】


  时太子勇失爱于上,潜有废立之志,从容谓颎曰:“有神告晋王妃,言王必有天下,若之何?”颎长跪曰:“长幼有序,其可废乎!”上默然而止。独孤后知颎不可夺,阴欲去之。〔〖胡三省注〗为后谮熲张本。〕

  会上令选东宫卫士以入上台,颎奏称:“若尽取强者,恐东宫宿卫太劣。”上作色曰:“我有时出入,宿卫须得勇毅。太子毓德东宫,左右何须壮士?此极弊法。如我意者,恒于交番之日,分向东宫,上下团伍不别,〔〖胡三省注〗三百人为团,五人为伍。〕岂非佳事!我熟见前代,公不须仍踵旧风。”颎子表仁,娶太子女,故上以此言防之。

  颎夫人卒,独孤后言于上曰:“高仆射老矣,而丧夫人,陛下何能不为之娶!”上以后言告颎。颎流涕谢曰:“臣今已老,退朝,唯斋居读佛经而已。虽陛下垂哀之深,至于纳室,非臣所愿。”上乃止。既而颎爱妾生男,上闻之,极喜,后甚不悦。上问其故,后曰:“陛下尚复信高颎邪?始,陛下欲为颎娶,颎心存爱妾,面欺陛下。今其诈已见,安得信之!”上由是疏颎。

  【译文】

  当时皇太子杨勇失去了隋文帝的宠爱,文帝暗地里起了废立的念头,曾经从容地对高颎说:“有神告诉晋王杨广的妃子,说晋王必定享有天下,你说该怎么办?”高颎长跪不起,回答说:“长幼有序,怎么可以废黜太子?”皇上默默地打消念头。独孤皇后知道高颎在废立问题上肯定不会曲意赞成,于是暗中打算把他赶出朝廷。

  正值隋文帝下令挑选东宫卫士到皇宫上台值班宿卫,高颎上奏说:“如果陛下把强壮的卫士都选走,恐怕东宫的宿卫力量太弱。”文帝沉下脸说:“我有时要出入皇宫,卫士必须勇猛刚毅。而太子养德于东宫,左右守卫何须都用壮士?这是极为不妥当的规定。凡我选中的卫士,常于轮值交接之日,再分配到太子那边去值守,如此一来上下卫戍团队并无分别,难道不是好事?我熟知前代的情况,公不必仍然照搬旧的传统习惯。”因为高颎的儿子高表仁娶了太子杨勇的女儿,所以文帝用这些话提醒他。

  高颎夫人去世,独孤皇后对隋文帝说:“高仆射已经老了,又丧夫人,陛下怎能不为他再娶一房继室?”文帝把皇后的话转告了高颎。高颎凄然泪下,感谢说:“我已经年迈,退朝以后,只是斋居诵读佛经而已,虽然陛下如此深深地哀怜我,但是说到再娶,实非我所愿。”于是文帝只好作罢。随后不久高颎的爱妾生下一个儿子,文帝听说后非常高兴,而皇后却很不愉快。文帝问她其中缘故,皇后说:“陛下还能再相信高颎吗?开始时,陛下打算为高颎迎娶继室,而由于心里装着爱妾,于是当面欺哄陛下,说他不愿再娶。如今他的欺诈已经暴露,陛下怎么能再信任他?”文帝因此开始疏远高颎。

  【原文】


  伐辽之役,〔〖胡三省注〗去年伐辽。〕颎固谏,不从,及师无功,后言于上曰:“颎初不欲行,陛下强遣之,妾固知其无功矣!”又,上以汉王年少,专委军事于颎,颎以任寄隆重,每怀至公,无自疑之意,谅所言多不用。谅甚衔之,及还,泣言于后曰:“儿幸免高颎所杀。”上闻之,弥不平。

  及击突厥,出白道,进图入碛,〔〖胡三省注〗碛,大碛也,即所谓大漠。〕遣使请兵,近臣缘此言颎欲反。上未有所答,颎已破突厥而还。〔〖胡三省注〗此即谓前跛突厥事。〕及王世积诛,推核之际,有宫禁中事,云于颎处得之,上大惊。有司又奏“颎及左右卫大将军元旻、元胄,并与世积交通,受其名马之赠。”旻、胄坐免官。上柱国贺若弼、吴州总管宇文㢸、刑部尚书薛胄、〔〖胡三省注〗开皇三年,改都官尚书为刑部尚书。〕民部尚书斛律孝卿、兵部尚书柳述等明颎无罪,上愈怒,皆以属吏,自是朝臣无敢言者。秋,八月,癸卯,颎坐免上柱国、左仆射,以齐公就第。

  【译文】

  隋文帝决定讨伐高丽时,高颎曾一再进谏,文帝没有听从。及至出师无功,独孤皇后又对文帝说:“高颎一开始就不愿意出征,陛下强派他前往,我就知道他一定不会成功。”另外,文帝由于元帅汉王杨谅年少,把所有军务都委任高颎,而高颎也因为文帝对他寄以厚望,所以常怀有至公守正之心,没有产生过自避嫌疑的念头,对杨谅的话多不听从。于是杨谅十分痛恨高颎,及至回到长安,痛哭流涕对皇后说:“我幸亏没有被高颎杀掉。”文帝知道后,心中愈发愤愤不平。

  及至高颎领军攻打突厥,大军追击越过了白道,谋划进一步深入大漠之中,于是派人向朝廷请求增兵,隋文帝左右近臣据此说高颎图谋造反。文帝还没答复,而高颎已打败突厥而班师还朝。及至前凉州总管王世积被朝廷处死,在审问的时候,有一些宫禁中的事情,王世积说是从高颎那里得知的,文帝大吃一惊。有关职掌官吏又上奏说:“高颎和左右卫大将军元旻、元胄,都与王世积交结往来,并接受了王世积赠送的名马。”于是元旻、元胄都被朝廷罢免了官职。上柱国贺若弼、吴州总管宇文㢸、刑部尚书薛胄、民部尚书斛律孝卿、兵部尚书柳述等人都上奏申明高颎无罪,可是文帝更加发怒,下令将他们都交付执法官吏问罪,因此百官群臣没有人再敢为高颎说情。秋季,八月癸卯(初十),高颎被罢免上柱国、尚书左仆射官职,以齐公归家闲居。

  【原文】


  未几,上幸秦王俊第,召颎侍宴。颎歔欷悲不自胜,独孤后亦对之泣。上谓颎曰:“朕不负公,公自负也。”因谓侍臣曰:“我于高颎,胜于儿子,虽或不见,常似目前。自其解落,瞑然忘之,〔〖胡三省注〗解落,谓解官落职也。〕如本无高颎。人臣不可以身要君,自云第一也。”

  顷之,颎国令上颎阴事,〔〖胡三省注〗隋制,王国、公国皆有令有尉。〕称其子表仁谓颎曰:“司马仲达初托疾不朝,遂有天下。〔〖胡三省注〗司马懿,字仲达,事见魏邵陵厉公纪。〕公今遇此,焉知非福!”〔〖胡三省注〗熲国官承望上指,以此诬熲,盖亦习见赵什住、皇甫孝谐受赏而利之也。〕于是上大怒,囚颎于内史省而鞫之。宪司复奏沙门真觉尝谓颎云:“明年国有大丧。”〔〖胡三省注〗宪司,法司也。〕尼令晖复云:“十七、十八年,皇帝有大厄,十九年不可过。”上闻而益怒,顾谓群臣曰:“帝王岂可力求!孔子以大圣之才,犹不得天下。颎与子言,自比晋帝,此何心乎!”有司请斩之。上曰:“去年杀虞庆则,今兹斩王世积,如更诛颎,天下其谓我何!”于是除名为民。

  颎初为仆射,〔〖胡三省注〗帝受禅,熲即为仆射。〕其母戒之曰:“汝富贵已极,但有一斫头耳,尔其慎之!”颎由是常恐祸变。至是,颎欢然无恨色。先是国子祭酒元善言于上曰:“杨素粗疏,苏威怯懦,元胄、元旻正似鸭耳。〔〖胡三省注〗楚辞曰:“宁泛泛若水中之凫,与波上下,以全吾躯乎﹖”元善之意谓此。〕可以付社稷者,唯独高颎。”上初然之。及颎得罪,上深责之,善忧惧而卒。

  【译文】

  不久,隋文帝驾幸秦王杨俊的府第,召高颎在宴会上作陪。高颎见到文帝后情不自禁地抽泣起来,独孤皇后也当着高颎的面泫然落泪。文帝对高颎说:“朕不负你,这是你自作自受。”文帝因此对左右侍臣们说:“我对待高颎胜过自己的亲生儿子,即使不见他的面,他也好象常在我的眼前。自从他解官离职以后,我就把他完全遗忘了,好像从来也没有过高颎这个人。所以,做人臣的不能要挟君主,自认为是天下第一。”

  没多久,齐公高颎的国令上言告发高颎秘事,称高颎的儿子高表仁对高颎说“曹魏时太傅司马仲达起初借口有病不入宫朝见,后来遂夺取了天下。您如今也有此遭遇,又怎知道这不是将来洪福齐天的征兆?”隋文帝异常愤怒,下令把高颎囚禁在内史省,进行审问。执法部门又上奏说佛门真觉禅师曾经对高颎说:“明年国家有大丧。”尼姑令晖也对高颎说:“开皇十七、十八年,皇帝有大难,十九年则过不去。”文帝知道后愈加怒不可遏,对百官群臣说:“帝王难道是可力求而得的吗?孔子以大圣之才,还不能得天下。高颎和他儿子的谈话,自比西晋宣帝司马懿,这是居心何在?”有关职掌官吏请求将高颎斩首,文帝说:“我去年杀了虞庆则,今年又斩了王世积,如果再诛戮高颎,天下人会怎么看我呢?”于是下令将高颎除名为民。

  高颎刚担任尚书左仆射时,他的母亲告诫他说:“你现在富贵已极,但不要忘了还有掉脑袋的危险,你可要处处小心谨慎!”因此高颎时常担心发生灾祸。现在得以保全性命,高颎很高兴而没有怨恨。以前,国子祭酒元善曾对文帝说:“杨素粗疏,苏威懦弱,元胄、元旻之流就好象鸭子,随波逐流。可以托付国事的只有高颎一人。”文帝起初也认为他说得很对。及至高获罪,文帝狠狠地责备元善,元善忧惧而死。

  【原文】


  九月,以太常卿牛弘为吏部尚书。弘选举先德行而后文才,务在审慎,虽致停缓,其所进用,并多称职。吏部侍郎高孝基鉴赏机晤,清慎绝伦,然爽俊有馀,迹似轻薄,时宰多以此疑之;唯弘深识其真,推心任委。隋之选举得人,于斯为最,时论弥服弘识度之远。

  冬,十月,甲午,以突厥突利可汗为意利珍豆启民可汗,华言“意智健”也。突厥归启民者男女万余口,上命长孙晟将五万人于朔州,筑大利城以处之。〔〖胡三省注〗大利城,在云内县东北。《隋志》:定襄郡,治大利县。〕时安义公主已卒,〔〖胡三省注〗十七年,安义公主嫁突厥。〕复使晟持节送宗女义成公主以妻之。

  晟奏:“染干部落,归者益众,虽在长城之内,犹被雍虞闾抄掠,不得宁居。请徙五原,以河为固,〔〖胡三省注〗盐州五原之地。〕于夏、胜两州之间,〔〖胡三省注〗《隋志》:朔方郡,后魏置夏州。榆林郡,开皇二十年置胜州。杜佑曰:胜州治榆林县,汉沙南县地有云中城拂云堆,金河、紫河自马邑郡善阳界流入,县西有汉五原城。夏,户雅翻。〕东西至河,南北四百里,掘为横堑,令处其内,使得任情畜牧。”上从之。

  又令上柱国赵仲卿屯兵二万为启民防达头,代州总管韩洪等将步骑一万镇恒安。〔〖胡三省注〗《隋志》:雁门,后周置肆州,开皇五年改曰代州。旧《唐志》:恒安镇,在隋马邑郡云内县界,唐为云州云中县,即后魏所都平城之地。恒,户登翻。〕达头骑十万来寇,韩洪军大败,仲卿自乐宁镇邀击,斩首虏千馀级。

  帝遣越公杨素出灵州,行军总管韩僧寿出庆州。〔〖胡三省注〗弘化郡,开皇十六年置庆州。〕太平公史万岁出燕州,〔〖胡三省注〗涿郡怀戎县,后齐置北燕州,后周去“北”字。燕,因肩翻。〕大将军武威姚辩出河州,〔〖胡三省注〗枹罕郡,旧置河州。〕以击都蓝。师未出塞,十二月,乙未,都蓝为部下所杀,达头自立为步迦可汗,其国大乱。长孙晟言于上曰:“今官军临境,战数有功,虏内自携离,其主被杀,乘此招抚,可以尽降。请遣染干部下分道招慰。”上从之。降者甚众。

  【译文】

  九月,隋朝任命太常寺卿牛弘为吏部尚书。牛弘主持选拔官吏时先德行而后文才,十分谨慎,虽然导致对官吏的除授缓慢,但是所进用的官吏大都能称职。吏部侍郎高孝基有鉴赏之才,机敏明察,清廉谨慎无人可比,可惜太过于豪爽俊逸,反使人觉得他有些轻薄不端,当时的大臣多因此对他有些疑虑;唯有牛弘最了解他,对他诚心任用。整个隋朝的选举,此时做得最好,最能获得人才,当时舆论更加佩服牛弘有远见卓识和涵养度量。

  冬季,十月甲午(初二),隋朝册封突厥突利可汗为意利珍豆启民可汗,汉语的意思是“意志智慧强健”。突厥部落归附启民可汗的男女百姓达一万多人,文帝命令长孙晟率军五万人,在朔州修建大利城,以安置突厥降人。当时隋安义公主已经去世,文帝又派遣长孙晟持节护送宗女义成公主嫁给启民可汗。

  长孙晟上奏说:“突利可汗染干部落,百姓归附的越来越多,虽然让他们居住在长城以内,但还是遭到都蓝可汗雍虞闾的侵扰抄掠,没法安定地生活。请求将他们迁徙到五原地区,以黄河作为天然屏障,在夏、胜两州之间,东西都到黄河,南北相隔四百里,挖掘横向壕沟,让突厥人居住在里面,使他们任意畜牧。”隋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

  隋文帝又命令上柱国赵仲卿屯兵两万为启民可汗防御突厥达头可汗,代州总管韩洪等人率步骑一万人镇守恒安。达头可汗率领骑兵十万来入侵,韩洪军队大败,赵仲卿从乐宁镇率军截击达头军队,斩首一千余级。

  隋文帝派遣越公杨素率军从灵州出塞,行军总管韩僧寿率军从庆州出塞,太平公史万岁率军从燕州出塞,大将军武威人姚辩率军从河州出塞,攻打突厥都蓝可汗。隋军还没有出塞,十二月乙未(初四),都蓝可汗被部下杀死,达头可汗自立为步迦大可汗,突厥国内大乱。长孙晟对文帝说:“如今官军已逼近突厥边境,并且取得数次胜利。敌国内部分崩离析,可汗被杀,如果乘机前去招抚,突厥部落会全部降附。请求派遣启民可汗染干的部下分道去招抚慰问。”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突厥部落很多归附隋朝。



〔共294卷〕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上一卷 下一卷
 

 

 
 
子夜星网站
Personal Website. Created by Midnight Star .Copy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