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百三十二·虎七
松阳人 南阳士人 虎恤人 范端 石井崖 械虎 商山路 陈褒 食虎 周雄
【原文】
〇松阳人
松阳人入山采薪,会暮,为二虎所逐,遽得上树。树不甚高,二虎迭跃之,终不能及。忽相语云:“若得朱都事应必捷。“留一虎守之,一虎乃去。俄而又一虎细长善攫。时夜月正明,备见所以。小虎频攫其人衣,其人樵刀犹在腰下,伺其复攫,因以刀砍之,断其前爪,大吼,相随皆去。至明,人始得还。会村人相问,因说其事。村人云:“今县东有朱都事,往候之,得无是乎?”数人同往问讯。答曰:“昨夜暂出伤手,今见顿卧。”乃验其真虎矣,遂以白县令,命群吏持刀,围其所而烧之。朱都事忽起,奋迅成虎,突人而出,不知所之。〔出《广异记》〕
【译文】
〇松阳人
松阳有一个人进山砍柴,赶上天黑,被两只老虎追赶。他急急忙忙爬到一棵树上去。这棵树不很高,两只虎交替地跳跃,始终没够着他。两只虎忽然相互说道:'’如果能把朱都事请来,就一定能成功。'’一只虎留在树下守着,另一只就跑了。不大一会儿,来了一只身材细长、善于攫拿的老虎。当时月光正明,什么都看得清楚。小老虎频频地蹦起来抓取那人的衣服,那人的砍柴刀还挂在腰间,等老虎再蹦起来抓他时,他就用刀一砍,砍断了老虎的前爪。老虎大叫一声,全都跑了。到天明,那人才回到家里,碰上村人问他为什么才回来,他就把这事说了。村人说:'’现在县东有个朱都事,前去探望一下,看是不是他呢?'’几个人一块儿去打听,有人回答说:'’朱都事昨夜临时出去一趟,伤了手,现在正躺着休息呢。'’于是证明他真是一只老虎。于是就向县令禀报了。县令派群吏拿着刀,包围了朱都事的住所,点火烧它。朱都事忽然爬起来,精神一振,很快变成一只老虎,突破人们的包围,不知跑到何处去了。
【原文】
〇南阳士人
近世有一人寓居南阳山,忽患热疾,旬日不瘳。时夏夜月明,暂于庭前偃息,忽闻扣门声,审听之,忽如睡梦,家人即无闻者。但于恍惚中,不觉自起看之,隔门有一人云:“君合成虎,今有文牒。”此人惊异,不觉引手受之。见送牒者手是虎爪,留牒而去。开牒视之,排印于空纸耳。心甚恶之,置牒席下,复寝。明旦少忆,与家人言之。取牒犹在,益以为怪。疾似愈,忽忆出门散适,遂策杖闲步,诸子无从者。行一里余,山下有涧,沿涧徐步,忽于水中,自见其头已变为虎,又观手足皆虎矣,而甚分明。自度归家,必为妻儿所惊,但怀愤耻,缘路入山。经一日余,家人莫知所往,四散寻觅,比邻皆谓虎狼所食矣,一家号哭而已。此人为虎,入山两日,觉饥馁,忽于水边蹲踞,见水中科斗虫数升,自念常闻虎亦食泥,遂掬食之,殊觉有味。又复徐行,乃见一兔,遂擒之,应时而获,即啖之,觉身轻转强。昼即于深榛草中伏,夜即出行求食,亦数得獐兔等,遂转为害物之心。忽寻树上,见一采桑妇人,草间望之。又私度:“吾闻虎皆食人,试攫之,果获焉。食之,果觉甘美。”常近小路,伺接行人。日暮,有一荷柴人过,即欲捕之。忽闻后有人云:“莫取莫取!”惊顾,见一老人须眉皓白,知是神人。此人虽变,然心犹思家,遂哀告。老人曰:“汝曹为天神所使作此身,今欲向毕,却得复人身。若杀负薪者,永不变矣。汝明日合食一王评事,后当却为人。”言讫,不见此老人。此虎遂又寻草潜行。至明日日晚,近官路伺候,忽闻铃声,于草间匿。又闻空中人曰:“此谁角驮?”空中答曰:“王评事角驮。”又问:“王评事何在?”答曰:“在郭外。县官相送,饭会方散。”此虎闻之,更沿路伺之。一更已后,时有微月,闻人马行声,空中又曰:“王评事来也。”须臾,见一人朱衣乘马半醉,可四十余,亦有导从数人,相去犹远,遂于马上擒之,曳入深榛食之,其从迸散而走。食讫,心稍醒,却忆归路,去家百里余来。寻山却归,又至涧边却照,其身已化为人矣,遂归其家,家人惊怪,失之已七八月日矣。言语颠倒,似沉醉人。渐稍进粥食,月余平复。后五六年,游陈许长葛县。时县令席上,坐客约三十余人。主人因话人变化之事,遂云:“牛哀之辈,多为妄说。”此人遂陈己事,以明变化之不妄。主人惊异,乃是王评事之子也。自说先人为虎所杀,今既逢仇。遂杀之,官知其实,听免罪焉。〔出《原化记》〕
【译文】
〇南阳士人
近世有一个人寓居在南阳山中,忽然得了个热病,十来天没治好。当时是夏季的夜晚,月色明亮。他暂时仰卧在院子里休息,忽然听到敲门声。仔细听了听,忽然又像是睡梦,家里人却没有听到。但是在恍惚之中,他不知不觉起来看了看。有一个人隔着门说:'’你应该变成虎,现有公文在此。'’这个人十分惊异,不知不觉就伸手把文牒接了过来。他看到送文牒的人的手是虎爪。送文牒的走后,他打开文牒一看,在空纸上排列了一些图章罢了。他心里特别厌恶,把文牒放在座席下,又睡。第二天早晨还略微记得,就对家里人说了。到席下去找文牒,文牒还在。他更觉得奇怪。病似乎已经好了。他忽然想出门走走,就拿着手杖悠闲地走出来,儿子们谁也没跟出来。走一里多路,来到山下的涧边。沿涧漫步而行,忽然在水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头已经变成虎头,手脚变成了虎爪。而且特别分明。他自己估计回家之后,一定会惊吓着妻儿们。只好怀着愤恨与耻辱,顺着路走进山中。过去一天多,家里人不知他到哪里去了,四处找他。邻居们都认为他被虎狼吃了,一家人号哭不已。此人变成虎,进山两天,觉得饥饿,忽然在水边蹲下,看到水中有许多的蝌蚪。心里想,曾经听说老虎也吃泥,于是就捧蝌蚪吃,觉得挺有味道。他又慢慢往前走,看到一只野兔,就去捉它,立即就捉到了,就吃了。他觉得自己的身体变得轻捷有力了。白天他就在深草丛中趴伏着,夜里就出去找食吃。也多次捉到獐子、兔子什么的。于是他就有了害物的想法。忽然寻找到一颗树下,见树上有一位采桑的妇人。他在草丛中望着,心里想:'’我听说老虎都吃人。'’他就试探着去捉那妇人,果然捉到了,就把她吃了。果然觉得味道甘美。他常常在临近小路的地方,等待路过的人。一天傍晚,有一个人扛着柴走过去,他就想上去捕捉,忽然听到后边有人说:'’不要动,不要动!'’惊回头一看,看到一位须眉皆白的老人。他知道老人是神。他虽然变成虎,但他还想家。于是他向老人哀求。老人说:'’你被天神驱使变做这种身形,现在想要走向捕捉野兽的网,倒能够恢复人的身形。如果杀了这个扛柴的人,就永远变不了了。你明天应该吃一个王评事,然后就能恢复人身。'’说完,老人就不见了。这只老虎便又藏在草丛中偷偷地走。到了第二天的晚上,来到官路附近等候。听到铃声,他便藏进草丛里。他听到空中有两个人对话。一个问:'’这是谁的角驮?'’另一个回答:'’王评事的角驮。'’又问:'’王评事在哪儿?'’又答:'’在城外,县官送他,酒宴刚散。'’这只老虎听了,还是沿着路等着。一更天以后,当时有微弱的月光,听到人马走路的声音。空中又有人说:'’王评事来了。'’顷刻,见有一个人穿着红衣服骑在马上,喝的半醉,能有四十多岁。前后有几个随从,离得还挺远。老虎就跑过去把王评事从马上逮下来,拖到深榛棵子中吃了。他的随从四散逃跑。老虎吃完了,心里稍感到清醒,回想起回家的路还有一百多里,就开始往回走。又来到涧边,一照,他的身体已经又变为人形了。于是就回到家里。家里人非常惊奇。他失踪七八个月的时间了。他的话颠三倒四,语无伦次,好像一个喝醉了的人。渐渐地,他可以吃下些粥食。一个多月之后,他恢复正常。五六年以后,他到陈许的长葛县游览。当时县令的宴席上,有三十多位客人在座。主人就说起了人变化的事,说:'’牛会伤心等等说法,大多是荒唐的说法。'’这个人便陈述了自己变虎的事,来说明变化并不荒唐。主人特别惊异。因为主人就是王评事的儿子。他自己说他的父亲被虎害死。今天遇上杀父仇人,于是就把仇人杀死。官员们听说事实以后,没有追究。
【原文】
〇虎恤人
凤翔府李将军者为虎所取,蹲踞其上,李频呼:“大王乞一生命。”虎乃弭耳如喜状。须臾,负李行十余里,投一窟中。二三子见人喜跃,虎于窟上俯视,久之方去。其后入窟,恒分所得之肉及李。积十余日,子大如犬,悉能陆梁,乳虎因负出窟。至第三子,李恐去尽,则己死窟中,乃因抱之云:“大王独不相引?”虎因垂尾,李持之,遂得出窟。李复云:“幸已相□,岂不送至某家?”虎又负李至所取处而诀。每三日,一至李舍,如相看。经二十日,前后五六度,村人怕惧。其后又来,李遂白云:“大王相看甚善,然村人恐惧,愿勿来。”经月余,复一来,自尔乃绝焉。〔出《广异记》〕
【译文】
〇虎恤人
凤翔府李将军被老虎捉去,老虎蹲踞在他的身旁,他频频地高呼'’大王饶命'’,虎就表现出高兴的样子。一会儿,它驮着李将军走了十几里,把他投进一个洞窟中。洞窟里有两三只虎崽儿。这些虎崽见了人很高兴。老虎在洞窟上面往下看了许久才离去。以后老虎进到洞窟中来,总是分一些自己弄到的肉给李将军。十几天之后,虎崽像狗那么大了,全都能蹦跳着吃奶了,老虎就把它们叼出洞去。到了第三个虎崽,李将军怕虎崽没了,自己死在洞中,就把虎崽抱在怀里,说道:'’大王难道不把我拉出去?'’于是老虎把尾巴伸下来,李将军拽着虎尾巴,出了洞窟。他又对虎说:'’多谢你已经保护了我,难道不能送我回家?'’虎又驮着李将军,把他送到当时捉他的地方,然后离开。它每三天,到李将军住处来一趟,好像是来看望他。二十天当中,它来过五六回。村里人很害怕。后来它又来,李将军就对他说:'’大王来看我,这很好,但是村里人害怕,希望你还是不来吧。'’过了一个月,它又来过一回,从从此就再也没来过。
【原文】
〇范端
涪陵里正范端者,为性干了,充州县佐使。久之,化为虎,村邻苦之,遂以白县云:“恒引外虎入村,盗食牛畜。”县令云:“此相恶之辞,天下岂有如此事?”遂召问,端对如令言。久之,有虎夜入仓内盗肉,遇晓不得出,更递围之,虎伤数人,逸去。耆老又以为言。县令因严诘端所由,端乃具伏云:“常思生肉,不能自致。夜中实至于东家栏内窃食一猪,觉有滋味。是故见人肥充者,便欲啖之,但苦无伍耳。每夜东西求觅,遇二虎见随,所有得者,皆共分之,亦不知身之将变。“然察其举措,如醉也。县令以理喻遣之。是夜端去,凡数日而归,衣服如故。家居三四日,昏后,野虎辄来至村外鸣吼。村人恐惧,又欲杀之。其母告谕令去。端泣涕,辞母而行。数日,或见三虎,其一者后左足是靴。端母乃遍求于山谷,复见之。母号哭,二虎走去,有靴者独留,前就之。虎俯伏闭目,乃为脱靴,犹是人足。母持之而泣,良久方去。是后乡人频见,或呼范里正,二虎惊走,一虎回视,俯仰有似悲怆。自是不知所之也。〔出《广异记》〕
【译文】
〇范端
涪陵一个叫范端的里正,为人精明能干,任州县随便调遣使用。时间长了,他变成了一只老虎。村邻叫苦不迭,就把这事向县令报告说:'’范端经常领着野外的老虎进村,偷吃牲畜。'’县令说:'’这是不喜欢他的说法,天下哪有这样的事!'’于是就召见范端,问他是怎么回事。范端回答的和县令说的一样。时间长了,总有只老虎夜里进入仓内偷肉,到天亮没能出来。人们轮流交替地包围它,被他伤了好几个人。老虎跑掉之后,老人们又把这事告诉了县令。县令于是严格地盘问范端。范端这才详尽地回答说:'’我常常想吃生肉,但是自己弄不到。有一天夜里确实到东家的猪圈里偷吃了一头猪,觉得很有滋味。所以见了那种挺胖的人也就想吃。但是苦于没有伙伴,每天夜里就到处寻找。遇到两只虎,这两只虎就跟着我。所有得到的食物,都一块分着吃。也不知自己将要变成老虎。'’然而察看他的举止,他就像喝醉了一样。县令给他讲了一番道理之后,打发他走了。这一夜范端离去,过了几天才回来。他在家里住了三四天,到了黄昏后,野虎就来到村外吼叫。村里人害怕,又要杀范端。范端的母亲就告诉他,让他赶快离去。范端哭泣着告别了母亲。几天之后,有人看到了三只虎。其中有一只,后左脚还穿着靴子。范端的母亲听说以后,就漫山遍野的寻找,终于找到了。范端的母亲号哭,有两只虎去,穿靴子的那只虎留下了。老虎走近母亲,闭着眼睛趴在那里。母亲为他脱去靴子,那只脚仍然是人脚。母亲捧着这只脚痛哭。好久好久,母子分离。这以后乡里人经常见到这三只虎,有人呼喊'’范里正'’,其中两只吓跑了,一只回过头来看,俯仰再三,好像很悲怆。从此不知它到什么地方去了。
【原文】
〇石井崖
石井崖者,初为里正,不之好也,遂服儒,号书生,因向郭买衣,至一溪,溪南石上有一道士衣朱衣,有二青衣童子侍侧。道士曰:“我明日日中得书生石井崖充食,可令其除去刀杖,勿有损伤。”二童子曰:“去讫。”石井崖见道士,道士不见石井崖。井崖闻此言惊骇,行至店宿,留连数宿。忽有军人来问井崖:“莫要携军器去否?”井崖素闻道士言,乃出刀,拔枪头,怀中藏之。军人将刀去,井崖盘桓未行。店主屡逐之,井崖不得已,遂以竹盛却枪头而行。至路口,见一虎当路,径前攫取井崖。井崖遂以枪刺,适中其心,遂毙。二童子审视虎死,乃讴歌喜跃。〔出《广异记》〕
【译文】
〇石井崖
石井崖原先是个里正,没有干好,于是就穿上书生的衣服,称为书生。因为到城里买衣服,走到一条溪边。溪南的一块石头上坐着一位穿红衣服的道士,有两个穿青衣服的童子侍候在左右。道士说:'’我明天中午要吃书生石井崖充饥,你们可以让他除去刀杖等武器,不要让他伤着我。'’两个童子说:'’已经除去了。'’石井崖能看见道士,道士看不见他。石井崖听了这话很是惊恐,走到客栈就住下了,流连几宿也没再敢往前走。忽然有一个军人来问石井崖:'’是不是想带着军旗去呢?'’石井崖听见过道士的话,就把刀交出来,拔了一个枪头揣在怀里。军人拿着刀走了,石井崖盘桓了好长时间没走。店主屡屡催促,无奈,他只好用一段竹子藏着枪头走了。走到路口,果然有一只老虎拦在路上,直接就上来搏取石井崖。石井崖就用枪头刺它,正好刺中它的心脏,它就死了。两个童子审视一下,见老虎死了,就手舞足蹈,又又说又唱,很是高兴。
【原文】
〇械虎
襄梁间多鸷兽,州有采捕将,散设槛阱取之,以为职业。忽一日报官曰:“昨夜槛发,请主帅移厨。”命宾寮将校往临之,至则虎在深阱之中。官僚宅院,民间妇女,皆设幄幔而看之。其猎人先造一大枷,仍具钉锁,四角系绳,施于阱中,即徐徐以土填之。鸷兽将欲出阱,即迤逦合其荷板。虎头才出,则蹙而钉之,四面以索,趁之而行,看者随而笑之。此物若不设机械,困而取之,则千夫之力,百夫之勇。曷以制之?势穷力竭而取之,则如牵羊拽犬,虽有纤牙利爪,焉能害人哉!夫欲制强敌者,亦当如是乎?〔出《玉堂闲话》〕
【译文】
〇械虎
襄梁一带多猛兽。州里专门设有采捕将。各地设有捕捉野兽的笼子和陷阱捕杀它们,把这个当成一种职业。忽然有一天,有人向官府报告说,他们捉虎的笼子昨夜发动了,请主帅前去看看。主帅就让宾僚将校们都去看。到那一看,一个老虎掉进深阱之中,官僚的宅院,民间的妇女,都设置帐幕在那看热闹。那个猎人做了一个大木枷,还有钉锁,四角系着粗绳子,放到阱里去。然后就慢慢往里填土。猛兽将要出来的时候,就曲折地合上荷板。虎头刚钻出来,就赶紧钉上。四面用绳子牵着,驱赶它往前走。看热闹的人跟着边走边笑。这种猛兽,如果不用机械,要想围困它、捉住它,就是有一千人的力气,一百人的胆子,也是制不住的。让它是势穷力竭之后再取它,就像牵羊拽狗一样容易了。尽管它有尖牙利爪,又怎么能伤着人呢?要想制住强敌,就应该如此吧?
【原文】
〇商山路
旧商山路多有鸷兽,害其行旅,适有骡群早行,天未平晓,群骡或惊骇。俄有一虎自丛薄中跃出,攫一夫而去,其同群者莫敢回顾。迨至食时,闻遭攫者却赶来相及。众人谓其已碎于銛牙,莫不惊异。竞问其由,徐曰:“某初衔至路左岩崖之上,前有万仞清溪,溪南有洞,洞口有小虎子数枚顾望其母,忻忻然若有所待。其虎置某崖侧,略不损伤,而面其溪洞叫吼,以呼诸子,某因便潜伸脚于虎背,尽力一踏,其虎失脚,堕于深涧,不复可登。是以脱身而至此。其兽盖欲生致此人,按演诸子,是以不伤。真可谓脱身于虎口。危哉危哉!〔出《玉堂闲话》〕
【译文】
〇商山路
旧时商山路上,多次发生猛兽伤害那些来往旅客的事件。恰巧有一个骡群起早赶路,天还不亮,这群骡子当中就有惊惧发毛的。不一会儿便有一只老虎从草丛中跳出来,叼起一人就跑。这人的同伴们,没有敢回头看的。等到吃早饭的时候,这个被虎叼去的人却赶回来了。大伙以为他已经死于虎口了,没有不惊讶的,争抢着问他是怎么回事。那人慢慢地说:'’我一开始被老虎叼到路边的岩崖之上,前有万仞高山和清溪,溪南有山洞,洞口有几只小老虎望着他们的母亲,高高兴兴地等待着。那只老虎把我放在崖边,一点也没有伤害。它面对着溪边的山洞吼叫,呼唤它的孩子们。我于是就把脚偷偷伸到虎背上,尽力一踹,那虎失脚掉到深剪里,不能再爬上来了。所以我就脱身跑回来了。'’那只老虎大概是想把这个人活着弄回去,考察演练她的孩子们,所以没伤他。真可谓脱身于虎口啊!危险呀,危险!
【原文】
〇陈褒
清源人陈褒隐居别业,临窗夜坐,窗外即旷野,忽闻有人马声,视之,见一妇人骑虎自窗下过,径入西屋内。壁下先有一婢卧,妇人即取细竹枝从壁隙中刺之,婢忽尔腹痛,开户如厕。褒方愕骇,未及言,婢已出,即为虎所搏。遽前救之,仅免。乡人云:“村中恒有此怪,所谓虎鬼者也。〔出《稽神录》〕
【译文】
〇陈褒
清源人陈褒在别墅隐居。这天夜里他临窗而坐,窗外就是空旷的原野。忽然传来人马声,他一看,见一个妇人骑着一只老虎从窗下走过,径直走向西屋。西屋壁下有一个婢女躺在那里。那妇人捡了一根细竹枝从壁缝中扎那婢女,婢女忽然觉得肚子疼,开门上厕所。陈褒这才大吃一惊,没等说话,婢女已经走出去了。那老虎立即就扑上来。陈褒急忙出去救她,这才免除祸患。乡人说,村里经常有这种怪,就是所谓的'’虎鬼'’。
【原文】
〇食虎
建安人,山中种粟者皆构棚于高树以防虎,尝有一人方升棚,见一虎垂头搭耳过去甚速。俄有一兽如虎而稍小,蹑前虎而去,遂闻竹林中哮吼震地,久之乃息。明日往视,其虎遇食略尽,但存少骨尔。〔出《稽神录》〕
【译文】
〇食虎
建安那地方的人,凡是在山中种粟的,都把棚子搭在高树上防备老虎。曾经有一个人刚上了棚子,看见一只老虎垂头耷耳地跑过去,跑的特别快。不一会儿,有一个像虎却比虎小的野兽,踩着虎的踪迹追过去。于是就听到竹林里的吼叫惊天动地。好长时间才平息。第二天去一看,那只老虎已经被吃光了,只剩下一点点骨头了。
【原文】
〇周雄
唐大顺景福已后,蜀路剑利之间,白卫岭石筒溪,虎暴尤甚,号税人场。商旅结伴而行,军人带甲列队而过,亦遭攫搏。时递铺卒有周雄者,膂力心胆,有异于常。日夜行役,不肯规避,仍持托杈利剑,前后于税人场连毙数虎,行旅赖之。西川书记韦庄作长语以赏之,蜀帅补军职以壮之。凡死于虎,溺于水之鬼,号为伥,须得一人代之。虽闻泛言,往往而有。先是西川监军使鱼全諲特进自京搬家,憩于汉源驿。其孀嫂方税驾,遂严妆,倚驿门而看,为虎攫去。虽驱夺得之,已伤钩爪也。仆尝行次白卫岭,时属炎蒸,夜凉而进。一马二仆与他人三五辈偕行,或前或后,而民家豚犬交横道路,山林依然,居人如昔,虎豹之属,又复何之?景福乾宁之时,三川兵革,虎豹昼行,任上贡输,梗于前迈。西川奏章,多取巫峡。人虫作暴,得非系国家之盛衰乎?〔出《北梦琐言》〕
【译文】
〇周雄
唐朝大顺景福以后,蜀路的剑阁、利洲之间,有一个叫白卫岭石筒溪的地方,老虎为害特别严重,叫作'’税人场'’。商旅结伴而行,军人带着兵刃列着队伍通过,也会遭到老虎的袭击。当时有个叫周雄的递铺卒,膂力过人,胆大心细,与常人不同。他日夜行役,不肯设法回避,照常拿着托杈利剑前往。在税人场前后连连打死几只老虎,行旅们都靠他。西川的书记韦庄作长诗赞赏他。蜀帅补给他军职表彰他。凡是被虎咬死,被水淹死的人,变成的鬼叫伥鬼,必须弄到一个代替自己。虽说是听人们随便说的,但往往也是事实。先说的是西川监军使鱼全諲特进从京城搬家,在汉源驿站休息,他的寡妇嫂子刚下车休息了,就打扮得艳艳的靠着驿门往外看,被老虎捉了去。虽然追赶抢夺回来,也被钩爪伤了。我曾经有一次旅途中暂住白卫岭,那时天极热,等夜间天凉了就上路往前赶。一马二仆与其他三五个人一块儿走,有的在前,有的在后。而百姓家的猪狗在道上走来走去,山林照旧,居民如常。虎豹之类又哪见过一个?景福年乾宁年的时候,三川一带闹兵革之乱,虎豹白天出来到处走。地方上的贡赋被阻塞不能运出。西川的奏章,大多取路巫峡送出。人和兽行凶作恶,莫非和国家的兴衰有关吗?
(共504頁)
429
430
431
432/b>
433
434
435
436
437
438
上一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