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子夜书案 >> 古代汉语知识 >> 〔古代文献知识〕古籍的版本和目录 第一节 古籍的版本·版本的类型
  


〔古代文献知识〕

古籍的版本和目录
 
根据洪波著《古代汉语教程》整理编辑 仅供参考

 


二、版本的类型


  在各种版本之中,或因字体的大小不同,或因印刷技术的精粗不同,或因制版的时期不同,或因印刷的地方不同,或因装订的形式不同,或因图书内容的增减、残缺或经过删定、校勘等等的不同,而区别出来各种各样的版本名称,分别介绍如下:

  (一)根据雕版情况区分

  1.刻本(刊本) 用木版雕字所印的图书。亦称“刊本“。
  2.单刻本 将丛书中某种著作单独刊行的本子。对“丛书本”而言。也称“单行本”。
  3.精刻本(精刊本) 指雕版字体工整而且经过精审校勘的书。如书稿由名家手写上版,则称为“写刻本(写刊本)”。
  4.通行本 即普通流行的刻本,以区别于“精刻本”和“写本”。
  5.节本 指图书经过删节后印行的本子。
  6.抽印本 将书中某些部分抽出单独印行的本子。
  7.修补本 使用修补版印出的本子。
  8.残本 残缺不全的本子。
  9.活字本(聚珍本) 用单字排版印刷的本子。乾隆皇帝认为“活字”之称不雅,改称为“聚珍本”。
  10.百衲本 指将多种不同版本的书版拼凑印成一部完整的书,或指以各种善本配合汇印而成的书。“衲”为补缀之义。僧衣又称“百衲衣”,极言补缀之多。
  11.邋遢本 邋遢不整洁的本子。南宋绍兴年间四川所刻的七史,到了元代,大部分版片模糊漫漶,印成之书墨迹旁溢,斑污满纸,著录家称之为“邋遢本”。
  12.书帕本 明代官吏刻印的一种本子。当时习俗,官吏奉使出差回京,必刻一书,以一书一帕相馈赠,故名。其书刻工拙劣,校勘粗疏,甚或抽减原书内容,故不为人所重。

  (二)根据刻书机构的性质区分

  可分为三类:官刻本、家刻本、坊刻本。官刻本大都雕镂精审,私刻本一般校勘详确,坊刻本由于书商为谋取利润而雕印,因此质量通常比较低下。

  1.官刻本 指经官府雕版印行的书。又有种种不同的名称:

  (1)监本 各朝国子监所刻的书,称为“国子监”本,简称“监本”。这个名称始于五代后唐冯道请由国子监据唐《开成石经》校刻九经。明代则在南北两京的国子监内刻印经史,因此又有“南监本”和“北监本”的区别。
  (2)经场本 指由经场所刻印的书。明朝执掌宫廷事务的机关分为十几个“监”,其中有个“司礼监”,其下属一个“经场”,专做内廷刻书印书的工作。经场的负责人是宫中的太监,由于学识不高,校勘往往不精,讹误较多,因此不被后世藏书家所重视。
  (3)殿本 即武英殿本,因刻书机构设在武英殿,故名。纸墨精良,刻印俱佳。所刻除经史外,多为官书巨帙。武英殿,清宫殿名,在今北京故宫博物院内。
  (4)内府本 在清代凡经皇帝审定或命令编纂的书,全由内廷刊行,称为内府本。
  (5)局本 指清代官书局所刻印的书。同治年间,在江宁创立金陵官书局,同时,江西、浙江、福建、两广、两湖等省亦相继创立。

  2.家刻本 指私人在自己家中刊刻的书,或称“家塾本”、“书塾本”。

  (1)闵刻本 指明末闵齐伋家刻印的书。多用彩色套印,精美悦目,与“凌刻本”并称于世。
  (2)凌刻本 指明末凌濛初家刻印的书。
  (3)毛刻本 指明朝常熟汲古阁主人毛晋所刻印的书,又称“汲古阁本”。

  3.坊刻本 指由书坊刻印的书。因出自书贾之手,多校勘粗疏,不为人所重。亦称“坊刊本”,省称“坊本”、“坊刻”。“坊”指市上的书坊而言,包括五代时的“书肆”,北宋时的“书林”、“书堂”,南宋时临安的“书棚”、“书铺”等。

  (1)书棚本 指南宋临安(今浙江杭州)书坊所刻印的书。当时陈起、陈思父子开设书籍于临安棚北大街睦亲坊南,故称。也泛指书坊本。

  (三)根据雕版地域区分

  1.蜀本(眉山本) 指在四川刻印的书。因其字体稍大,又称“蜀大字本”。四川眉山刻印的书又称“眉山本”。
  2.闽本(建本、麻沙本)闽是福建的简称。建指福建的建宁府(今建瓯市)和建阳县(今建阳市)而言。这两个地方所刻的书,统称“建本”,又称“闽本”。麻沙是指建阳的麻沙镇,镇附近多产榕树,木质松软,便于雕版,故称。
  3.浙本(婺州本) 指浙江地区刻印的书。杭州为刻书中心,经国子监校勘之书多于此雕印。大都字体方整,刀法圆润,是宋版中最好的本子。在婺州(今浙江省金华市)地区所刻的书称“婺州本”,字体瘦劲,别具风格。

  (四)根据字体版框大小区分

  1.大字本 指宋、元刻本中字体较大的本子,每行至多不过十七八字,其版框纸幅也都高大。和“小字本”对称。
  2.小字本 指宋、元刻本中字体较小的本子,大约每行二十三四字到二十六七字。对“大字本”而言。
  3.巾箱本 小开本的书。因其可置巾箱(放置头巾或档、书卷等的小箱子)之中,故名。
  4.袖珍本 开本较小的书。因版式小,可藏于袖中携带,故名。
  5.夹带本 科举时代流行的一种小字小版的本子。因专供士人考场夹带之用,故名。其大小约等于128开的本子。

  (五)根据刻印先后区分

  1.祖本 最早的刻拓本。因后出本子皆源于此,故名。
  2.原刻本(原刊本)、初刻本(初刊本) 初次雕印而成的本子。以后凡按原本照样翻刻的书,则称为或“重刻本(重刊本)”。
  3.初印本 书版制成后第一次印刷而成的本子。对“后印本”而言。书版经过多次印刷难免磨损,后印本往往有残缺不清之处,故人以初印本为贵。
  4.仿宋本 指清代依宋刻本行款字体刊印的本子。
  5.影刻本(影刊本) 依原书摹刻刷印而成的本子。珍贵的古籍,为保存原书的面貌以适应研究需要,清乾嘉以后,常用影刻的方法加以传布。
  6.覆刻本(翻刻本) 以某一刻本为底本,影摹后上版开雕印出的本子。省称“覆本”、“翻本”。用宋版翻刻的,称“覆宋本”;用元版翻刻的,称“覆元本”。用明版翻刻的,称“覆明本”。

  (六)根据校注批点区分

  1.校定本 经过校勘审定的本子。亦省称“校本”。如将校雠者的名字也写在书本上,则称为“某人校定本”。
  2.注本 除正文之外带有注释的本子。
  3.批本(评本) 由名家评注过的本子叫“批本”,或对此书有些议论,所以又叫“评本”。批注的本子有的在行间,有的在天头,在天头的又称“眉批”或“眉评”。
  4.批点本(评点本) 行间或天头有注解文字,同时又加圈点的本子。
  5.批校本 加有名家批语和校语的本子。

  (七)根据流传情况区分

  1.孤本 指现时世间只有一份的刻本、未刊稿本以及原物已毁损的旧拓本。
  2.珍本 指刻印较早,流传较少,或文物价值较高,或内容较好,对科学研究价值较高的珍贵书。
  3.善本 精善珍贵的本子。善本的标准和收录范围,因时因人而异。
  4.旧本 指年代不详或著书人的时代和刻书的时代相抵触的刊本。多指宋、金、元本。亦称“旧刊本(旧刻本)”。

  (八)根据非雕版印刷区分

  1.抄本(写本) 抄写而成的书本。唐以前多称“写本”,唐以后多称“抄本”。抄本中书法工整而精致者,称为“精抄本”。
  2.影写本(影抄本) 依原书字体款式摹写而成的本子。一般多摹写宋、元旧本。
  3.影宋抄本 影抄本的一种。宋版书籍为世罕见,藏书家往往选聘著名写手以优质纸墨照式影摹,务使与原本酷似,以供鉴赏研究,流传后世。
  4.稿本(手稿本、清稿本) 指写定而尚未付印的书稿。其为著作人亲手书写的稿本称“手稿本”。凡稿本经他人代为缮写后,又经著作人亲手校定的称“清稿本”。
  5.拓本 将金石器物上的文字图画拓印出来的纸本。

  版本根据不同情况还有很多的名称,不一一介绍。
 


〔共15頁〕 1 2 3 4 5 6 7 8 9 上一頁 下一頁

 
 
  

子夜星网站
Personal Website.  Created by Midnight Star .Copy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