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医疗与健康 >>


中华医术或医家的传统代称

子夜星网站根据网络资料整理编辑 2012.04.22
 

   【按语】中华医术或医家的传统代称,其实是一种具有文学色彩的尊称和美称,多出现在牌匾、诗文、信札以及带有情感内容的文章句子中。这些尊称和美称,具有着更耐人寻味的含蓄性,但不宜直接作为学术名词来引用。

  歧黄──语典来源于《黄帝内经》,“黄帝”和“歧伯”常被称作中国医家始祖,岐黄,本是二人简称。医家经典《黄帝内经》,传说是黄帝与歧伯探究医学要旨的专著,对中国医学的发展影响极大,故前人常称《黄帝内经》及医术之道为“歧黄之术”。后来“歧黄”一词也就成了中医的别名。

  青囊──古代医家存放医书的布袋。现在知此名字并使用者甚少。它的来源与三国时期的名医华佗有关。据说,华佗被杀前,为报一狱吏酒肉侍奉之恩,曾将所用医书装满一青囊送与他。华佗死后,狱吏亦行医,使华佗的部分医术流传下来,据此,后人称中医为“青囊”。唐刘禹锡《闲坐忆乐天以诗问酒熟未》诗云:“案头开缥帙,肘后检青囊。唯有达生理,应无治老方。”

  杏林──这个名字的起始,也与三国有关。有资料解释,三国时吴国有位名医叫董奉,他一度在江西庐山隐居。附近百姓知名求医,但董奉从不收取钱财,只求轻症被治愈者种一棵杏树,大病重病被治愈者种五棵杏树。数年后,董奉门前杏树成林,一望无边。后来人们在董奉隐居处修建了杏坛、真人坛、报仙坛,以纪念董奉。从此,人们便尊称中医为“杏林”,而董奉自然被尊称为“杏林始祖”。

  悬壶──古人传说世间有叫壶翁者,卖药于市不二价,治病皆愈,并将所得之钱救济市内贫乏饥冻者。壶公事迹因此流传甚广,又传说壶翁曾传医术于费长房。因其诊病售药处常悬一壶为医帜,所以人称“壶翁”,后人也因此以“悬壶”称为行医之道。历代医家行医开业,几乎无不以“悬壶之喜”等为贺。概以为“壶”与“葫”“瓠”谐音,又由于古代行医者多以葫芦盛药,故后世又有以悬葫芦为行医制药之标志者。而民间又常以“悬壶济世”一词,称道医者仁心及普济众生之德。

  橘井──见于西汉刘向所撰《列仙传》,此为另一与中医美誉有关的典故。相传西汉文帝时,有一个湖南郴州人苏耽,笃好神仙养生之术,人称其为“苏仙”。在其得道成仙之际,对母亲说:“明年,世间会发生一场大瘟疫,咱院子里的井水和橘树能够医治。如果有患病的人,给他一碗井水,一片橘叶,煎汤饮服,便可痊愈。”后来果然如苏耽所言,天下瘟疫大行,求井水橘叶者,远至千里;饮井水橘叶者,也即刻痊愈。等瘟疫过后,人们就看到有一条龙从井里飞腾而起,直冲云霄,于是人们就认定蟠龙乃苏耽所化,以救万民。自此,便有“龙蟠橘井”美誉,以盛赞行医救世之道,“橘井”一词也就慢慢演化为中医药的代名词了。

  “橘井泉香”一词与“杏林春暖”“悬壶济世”一样,在中医学界脍炙人口。过去医家常常以“橘井”一词或橘、杏并用来为医书取名,诸如“橘井元珠”“橘杏春秋”等,寓意颇为深刻。


 
子夜星网站
Personal Website. Created by Midnight Star .Copy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