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美艺 >> 如何培养书法的记忆
  
        

如何培养书法的记忆

 

文/佚名 来源:爱雅阁 2016年06月06日 子夜星网站整理编辑

点击查看大图 点击查看大图

文徵明行草《过庭复语十节卷》节选
 

  说起记忆,我们都有亲身的感受。每当我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想起过去的事情的时候,每当我们从背影里就能认出她是谁的时候,每当我们想起了酸梅口水如泉涌的时候,……这些现象,就是人固有的生理条件反射而产生的记忆。假如我们从没有亲身感受过的事情,我们是否还能想起呢?假如我们从没有亲身相遇过的机会,我们是否还能认出来?假如我们从没有品尝过酸味的东西,我们是否还会流口水?回答是:不可能!由此可以看出,记忆是有条件的。这时,使我联想到记忆就如同一扇门,可以打开,也可以关住。这扇“门”打开了,外部的事情就可以进去,从而就产生了记忆;关住了,就进不去了,所以不会产生记忆。门的作用,就是一个活动的屏障、闸门、开关,其作用不是随便都可以进出的,所以进门是需要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要有开门的钥匙,没有钥匙门就无法打开,打不开就没法进去,记忆也就没法产生。这个钥匙就是兴趣、爱好、刺激。另外,在记忆的过程中,一般的情况下,记忆也有生和熟之分,第一次接触生疏,产生的记忆慢,容易忘;第二次接触熟,产生记忆快,牢固;我们在学习、复习的过程中得以体现,重复能形成记忆。现代的科学证明,记忆的过程是在大脑的记忆细胞核中生成记忆蛋白质过程。在生成的过程中有快有慢,有长久的记忆,也有临时的记忆。实际记忆如同筛子,长久的记忆进入筛子底下,以备后用;临时的记忆被挡在筛子的上边,随时被清除,所以很容易记住,有的很难记住,还有的根本就记不住,如听不懂的天书等等。我们研究的目的,就是如何才能够记住,而且很容易地记住,不轻易忘记。

  研究发现,我们得出一个理论,不管什么事物的形成都是有条件的,书法当然也不例外了。为此,我们有必要去研究《如何培养书法的记忆》,目的是掌握打开书法记忆大门的钥匙,形成书法记忆。为此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一、书法记忆的形成;二、书法记忆的方法;三、书法记忆的意义。

  一、书法记忆的形成

  用心理学的解释:记忆是在人的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用信息学的解释: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根据这些不同的理论,我们得出书法的记忆:是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书法在头脑中留下不同程度的印象,其中有一部分作为经验能保留相当长的时间,在一定的条件下还能恢复的过程,这就是书法的记忆。形成这些记忆,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首先需要与书法接触,产生兴趣;进行操作,产生兴奋;反复训练,产生刺激。这样才能形成书法的记忆。书法的记忆靠外因、内因以及外因和内因的有机结合。书法的记忆还要根据时间的长短等要素,决定记忆的效果。

  (一)书法记忆的外因,书法记忆内因,以及书法记忆的外因、内因有机结合

  1、书法记忆的外因:外因是书法记忆的条件。书法的记忆首先要接触书法,然后进行操作、反复训练、产生刺激的过程。这就强调了首先要学习书法,不学习书法,就不会对书法有所认识。当你没有吃过的食物,就不知其中味,再想也不会想起来,原因很简单,大脑没有接受这样的信息,就不会储存这样的信息。这和电脑储存信息是一样的道理,不储存就不会显示,所以就看不到。只有储存,大脑才会记忆,像这样的记忆是属于有目的、有意识的记忆。如果通过长时间的学习、训练,逐步形成习惯,当再次进行接触,不用再去背口诀、记要领,自然就做出来,这样就形成了有目的无意识的记忆,使书法的记忆从有意识到无意识在此得到升华。在这里强调一点就是要做,由生到熟的,不断地完善技术。灵活、熟练,准确、到位,是书法的记忆外因的关键,所以必须要掌握住,这对书法的记忆起着关键的作用。

  2、书法记忆的内因:内因是书法记忆的根据。通过书法的刺激,大脑开始接受书法的信息,然后对信息再进行归纳、整理、储存,形成记忆。在这个过程中,大脑对这外来的刺激,产生感受,做出反应,会表现出兴奋、抑郁、喜欢、苦恼等等一系列心理活动。对这些心理活动在大脑中进行调整,做出反应,指导书法下一步如何进行运作。此外,大脑还会对不同的信息进行分类,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机械识记是一个比较简单的、有序的、固定的、机械的、重复的识记,如字帖的名称、要领及重复的动作等等一些简单而且非常重要的机械识记。意义识记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深奥的、综合的识记。它可以把你所需要的材料,进行归纳、对比、组合,找出材料之间的内在的联系。意义识记往往和思维联系在一起,对进来的信息思考做出判断。对那些无意义的材料、错误的材料加以纠正,总以最新的材料存在,保证记忆的效果。如我们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不断地否定自己,书法不断地进步,意义识记起了很大的作用。

  3、书法记忆的外因、内因的机结合:书法的外因通过书法的内因而起作用。这是一个“表、里”的关系,二者相互配合,达到默契。但在这里也不是绝对的平衡发展,而是相互交替,有的时候书法的外因占主导地位,会出现“眼高手低”(见识很高,手功不佳)现象;有的时候书法的内因占主导地位,会出现“手高眼低”(手功不错,见识跟不上)现象。就是在这一高一低的交替中保持平衡,向前不断地发展。值得注意的是,要均衡发展,不可偏离,不可一味地“眼高手低”;也不可一味地“手高眼低”,功夫和学问都要提高。

  (二)培养书法记忆

  1、书法的形象记忆:书法是视觉艺术,我们能用眼睛,形象地看到书法的美,并把这种美深深地印在脑子里。所以我们经常要看书法展览、要读帖,来扩大知识面,寻找新的刺激,增加新的形象,保存新的记忆,不断地发现新的美。书法的内容要经常更新,不断扩大书法的内涵,充填新的知识、新的内容和新的认识。成为一个源源不断的、一直向前流动的源泉。我们要经常旅游,游览名山大川,首先是这些美的形象所吸引,这些美的形象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灵感,那些鬼斧天工般的造型,时而起敬,时而震撼。从而证明了形象是艺术中的第一美感,所以在书法的学习的过程中,面对浩瀚的碑帖,要选择自己认为好看的,好看就有好的形象在吸引,学着就容易上手,容易形成书法的形象记忆,越学越想学,形成良性循环。

  2、书法的情绪记忆:书法的记忆靠情绪,简单地说,想写、想看就容易记忆,不想写不想看就不容易记忆。例如:当去看过书法展览、读过碑帖、与同道乱侃之后,心情比较激动之时,有一股力量,有不发不快之感,非常想写字,于是就提笔而书,把全身的情绪发泄在纸上。完成之后,赏之,真乃痛快,甚至为此彻夜难眠。如古人诗仙李白、草圣张旭酒后作诗、作书: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张旭书后狂奔、大吼,抒发之情绪,为后人而传唱。如果在困倦的时候,疲劳的时候,心烦意乱的时候,情绪低落的时候,就不宜作书。原因很简单,这如同电脑上的网络通道,当上网人少的情况下,畅通无阻,网速特别快;网人多的时候,大家都来挤这个通道,网速就特别慢。所以我不赞成疲劳战,实际上疲劳战是对情绪记忆的伤害,是不科学的学习方法,影响情绪记忆,不可提倡。在医学上叫提前支取说,会对以后的身体造成不适,严重者会造成伤害。

  3、书法的运动记忆:是以实际行动、动作、技巧为内容的记忆。在书法上多摹、多临是最好的书法运动记忆。我们知道运动产生刺激,刺激产生记忆;运动产生思维,思维产生记忆。书法是什么哪?书法也可以说是“运动+思维”的过程。运动是动作、技巧的表现,运动的好坏直接影响书法作品的质量,作品最终是靠书法的动作、技巧来完成的。注重练功,提高技巧,目的是为了完成书法的运动记忆。我可以这样说:书法在于运动。因为只有用运动才能完成书法作品,才能完成书法运动的记忆,所以苦练是书法的运动记忆的必须。

  4、书法的逻辑记忆:书法如浩瀚的海洋,无边无际,怎么才能达到更好的记忆,完全靠记忆,那是不可能的。就如大海的水一样,没法量它有多少立方,但须知道水是什么构成的,是由“两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还有盐类组成的。书法那么多,全部背下来,那也是不可能的,但要找出它的规律,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找出不同的表现方法。如临王羲之的字,光靠临摹字的外型,是学不会的,必须要研究其思想,才能真正学会王羲之的思想。研究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就是一部哲学,书法的哲学。我们可以从王羲之的每一个字看,一点一画都符合哲学思想,能达到这样的高度,在古代为数不多,所以我们不能不为此而折服。从中看出王羲之的书法逻辑性很强,字的表面表现出中国传统的中庸的哲学思想,达到了平和。而字的内部则充满了对抗、变化,处处表现出完美的哲学思想。王羲之的内部结构,可以说是称与秤锤的关系,重与轻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如大于小、粗与细、宽与窄、轻与重、松与紧、斜与正、连与断的逻辑思维,从而产生了逻辑记忆。

  二、书法记忆的方法

  1、脑的训练:书法水平的提高,与大脑的思维有很大的关系。脑是智慧的体现,脑是书法的灵魂,脑是书法的司令部,一切作品都是在他的指挥下进行的,所以作品的好坏与大脑的指挥有着直接的关系。加强大脑的训练,对书法作品质量的提高有着直接的联系。我们从古到今有很多优秀的大书法家,都是绝顶的聪明。他们不但书法写的好,学问也高,文章也光彩照人,对事物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书法写的好,与智慧有很大关系。这些智慧来源于“积累”,平时要多看书,要勤思考。书法的书要看,书法以外的书也要看,目的是增加字外功夫,扩大知识面,提高眼力。只有眼高了,才能有丰富的想象力,才能把书法的原本看的很透。脑的训练方法很多,主要来源于眼力的训练、手的训练,通过这两项的刺激,传递给大脑,大脑接受这个信息进行分类、储存,最好的办法大脑在接受信息时,要处于高兴或者是兴奋的状态,使信息快速到达细胞内形成记忆。经常多听、多看、多说、多欣赏,建立个健康的感受系统,这一点很重要。

  2、手的训练:书法还是技术,俗话说:“光说不练是空把式。”摹帖是书法训练中不可缺少最重要的环节,从唐以来有很多顶级书家,都是从摹帖中起家的。如唐代的冯承素、虞世楠摹王羲之的《兰亭序》可达到乱真的程度,成为后人学习王羲之的墨迹的范本。元代的赵孟頫,摹帖功夫更使后人叫绝,绝对以王羲之为宗;清代的邓石如,五年来摹了500多本字帖,后又用三年摹了大量的汉碑,最终都成为一名顶级大家,为中国的书法史又添上了光辉的一页。实际摹帖就是一桌现成的丰盛宴席,不去吃,另起炉灶,岂不可惜!鲁迅先生还倡导“拿来主义”,可见这个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主义,就是好。

  3、手和脑的训练:在书法的创作和临帖的过程中,最能训练手和脑的协调发展。同时手和脑的训练还能验证对书法的把握的程度,以此制定学习书法的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所以是书法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用手临写的时候“意在笔先”,想好了,再动笔;如果熟练了,作品往往出现“意在笔后”的效果,有些是想不到的好效果,这样的境界更高些。理论联系实际,是每位大书法家的必经之路。

  三、书法记忆的意义

  1、提高效率:掌握了书法记忆,对书法学习起着事半功倍作用。其一,有助于自信心的提高;其二,能很快地实现目标。

  2、锻炼大脑:记忆就是开发大脑,使大脑变的灵活、机敏、聪明,有助于大脑的健康发展。大脑是一块肥沃的土地,当你拨下种子,它就接出果实。

  2、享受快乐:书法是一门艺术,艺术可以陶冶心灵,带来美的享受,所以,学习书法可以享受快乐。

  综上所述,书法的记忆,是继承、创新书法艺术的核心;是积累文化知识、熟练掌握技术的宝库。学会如何书法记忆,可以说就学会了书法。任何一件书法作品都是在记忆的前提下完成的,记忆的多少、记忆的优劣,决定着书法作品的质量。所以记忆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学习、填充新的知识,记忆才能巩固、扩大,才能充分发挥大脑的储存能力。这如同水一样,当汇集成大海时,可使任何轮船航行。。
 
 
 

子夜星网站
Personal Website. Created by Midnight Star .Copy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