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诸子百家 >> 曾国藩文集 <12>
·中华典籍·

 

曾国藩文集·处世金针
 
〔清〕曾国藩 著

 

曾国藩文集凡十四頁 子夜星网站整理编校


● 学问之道〔二〕
 

  ●古人风范


  ○家书:同治二年三月二十日致沅弟

  自古圣贤豪杰,文人才上,其志事不同,而其豁达光明之胸大略相同。以诗言之,必先有豁达光明之识,而后有恬淡冲融之趣。如李白、韩退之、杜牧之则豁达处多,陶渊明、孟浩然、白香山则冲淡处多。杜、苏二公无美不备,而杜之五律最冲淡,苏之七古最豁达。邵尧夫虽非诗之正宗,而豁达、冲淡二者兼全。吾好读《庄子》,发其豁达足益人胸襟也。


  ○日记:同治五年正月十五日

  偶思古文、古诗最可学者,占八句云:“《诗经》之节,《尚书》之括,孟之烈,韩之超,马之咽,庄之跌,陶之洁,杜之拙。”


  ○家书:同治六年三月二十二日谕纪泽

  凡诗文趣味约有二种:一曰诙诡之趣,一日闲适之趣。诙诡之趣,惟庄柳之文,苏黄之诗,韩公诗文,皆极诙诡,此外实不多见。闲适之趣,文惟椰子厚游记近之,诗则韦孟白傅均极闲适;而余所好者,尤在陶之五古、杜之五律、陆之七绝,以为人生具此高谈襟怀,虽南面王不以易其乐也。尔胸怀颇雅淡,试将此三人之诗研究一番,但不可走入孤僻一路耳。


  ○日记:道光二十一年十一月十四日

  右选文分三种:气体高津,格调古雅可以传世无疑者,为一种;议论郁勃,声情激越,利于乡会场者,为一种;灵机活泼,韵致妍妙,宜于岁科小试者,为一种。不分时代,不论题之大小,即其所分之三种,亦有可移易者。要之,吾之所见如此,以是为课弟之本云。


  ○家书:同治五年十一月初二日致沅弟

  所谓四象者:识度即太阴之属,气势则太阳之属,情韵少阴之属,趣味少阳之属。


  ○日记:咸丰十一年九月十一日

  细玩孟子光明俊伟之气,惟在子与韩退之得其彷佛,近世如王阳明亦殊磊落,但文辞不如三子者之跌宕耳。


  ○日记:同治二年十月十八日

  二更后温《孟》,分类记出,写于每章之首,如言心言性之属目,曰性道至言;言取与出处之属目,曰廉节大防;言自况自许之属目,日抗心高望;言反躬刻厉之属目,日切已反求。


  ○读书录:史记

  太史传庄子曰“大抵率寓言也”。余读《史记》亦“大抵率寓言也。”列传首伯夷,一以离天道福善之不足据,一以寓不得依圣人以为师。非自著书,则将无所托以垂手不朽。次管、晏传,伤已不得的叔者为之知己,又不得如晏子者为之宏达。此外如子臂之债、屈贾之枉,皆藉以自鸣其郁耳。非以此为古来伟人计功簿也。班固人表,失其指矣。


  ○读书录:史记卫将军源骑列传

  卫青、霍去病传,右卫而左霍;犹魏其、武安传,有宝〔窦〕而左田也。卫之封侯,意已含讽刺矣。霍则讽刺更甚。句中有筋,字中有眼。故知文章须得偏骛不平之气,乃是佳耳。


  ○读书录:汉书

  三代以下陈奏君上之文,当以此篇及诸葛公《出师表》为冠。渊懿笃厚,直与六经同风。如“情欲之感,无间于义容;宴私之意,不形乎动静”等句,朱子取以入《诗经集传》,盖其立言为有本矣。


  ○文:《鸣原堂论文·诸葛亮出师表》

  古人绝大事业,恒以精心敬镇出之。以区区蜀汉一隅,而欲出师关中,北伐曹魏,其志愿之宏大,事势之艰危,亦古今年罕见。而此文不言其艰巨,但言志气宜恢宏.刑赏宜平允,君宜以亲贤纳言为务,臣宜以讨贼进谏为职而且。故知不朽之文,必自襟度远大、思虑精微始也。


  ○文:《鸣原堂论文·贾谊陈政事疏》

  奏疏以汉人为极轨,而气势最盛事理最显者,尤莫善于《治安策》。故千古奏议,推此篇为绝唱。可流涕者少一条,可长太息者少一条,《汉书》所载者,殆尚非贾子全文。


  ○日记:咸丰十一年十二月廿九日

  古人措辞之深秀,实非唐以后人所可及。特气有春翡骏近者,亦有不尽然者,或不免为辞所累耳。若以颜、深鲍、谢之辞而运之以子云、退之之气,岂不更可贵哉!


  ○日记:同治元年九月二十日

  读《原毁》、《伯夷颂》、《获麟解》、《龙杂说》诸篇,岸然想见古人独立千古,确乎不拔之象。


  ○日记:咸丰九年九月十七日

  温韩文《柳州罗池庙碑》,觉情韵不匮,声调铿铿,乃文章中第一妙境。情以生文,文亦足以生情;文以引声,声亦足以引文。循环互发,油然不能自已,庶渐渐可入佳境。


  ○家书: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十七日致澄温沅季诸弟

  予论古文,总须有倔强不驯之气,愈拗愈深之意。故于太史公外,独取昌黎、半山两家。论诗亦取微兀不群者,论字亦然。每蓄此意,而不轻谈。


  ○日记:咸丰十年八月廿一日

  夜读《古文·杂记类》,微若有所得者。柳子厚山水记,似有得于陶渊明冲淡之趣,文境最高,不易及。


  ○书信:咸丰八年九月二十六日加罗忠祜片

  窃以先哲经世之书,莫善于司马文正公《资治通鉴》。其论古皆折衷至当,开拓心胸。如因三家分晋而论名分,因曹魏移柞而论风俗,因蜀汉而论正闰,因樊、奖而论名实,皆能穷物之理,执圣之权。又好叙兵事所以得失之由,脉络分明;又好详名公巨卿所以兴家败家之故,使士大夫怵然知戒。实六经以外不刊之典也。阁下若能熟读此书,而参稽三通、两衍义请书,将来出而任事,自有所持循而不至失坠。


  ○家书:同治元年十二月十四日谕纪泽

  韩公五言诗本难领会,尔且先于怪奇可骇处、诙谐可笑处细心领会。可骇处,如咏落叶则曰:“谓是夜气灭,望舒陨共圆”;咏作文,则日:“蛟龙弄角牙,造次欲手揽”,可笑处,如咏登科则回:“侪辈(?梭之右)且热,喘如竹筒吹”。咏苦寒则曰:“羲和送日出,(?来)怯频窥觇”。尔从此等处用心,可以长才力,亦可添风趣。


  ○日记:咸丰九年四月十七日

  中饭后热极,因读东坡“但寻牛矢觅归路”诗,陆放翁“斜阳古柳赵家庄”诗,杜工部“黄四娘家花满溪”诗,念古人胸次萧洒旷远,毫无渣滓,何其大也!余饱历世故,而心中犹不免计较将迎,又何小也!”


  ○文:《鸣原堂论文·苏武代张方平谏用兵书》

  东坡之文,其长处在征引史实。切实精当,又善设譬喻,凡难显之情,他人所不能达者,玻公则以譬喻明之。如“百步洪”诗首数句设譬人端,此外诗文亦几无篇不设譬者。此文以屠杀膳羞喻轻视民命,以捶楚奴婢喻上懺天心,皆巧于构想,他人所百思不到者,既读之而适为人人意中所有。古今奏议推贾长沙、陆宣公、苏文忠三人超前绝后。余谓长沙明于利害,宣公明于义理,文忠明于人情,吾辈陈言之道,纵不能兼明此三者,亦须有一二端明达深透,庶无格格不吐之态。


  ○文:《大潜山房诗题语》

  山谷学杜公七律,专以单行之气运于偶句之中;东坡学太白,则以长古之气运于律句之中。樊川七律,亦有一种单行剽姚之气。余尝调小杜、苏、黄,皆豪士而有快客之风者。


  ○日记:咸丰十一年正月初四日

  放翁胸次广大,盖与陶渊明、白乐天、邵尧夫、苏子瞻等同其旷逸。其于灭虏之意,养生之道,千言万语,造次不离真,可谓有道之士。


  ○日记:咸丰九年六月十八日

  读震川文数篇,所谓风雪中读之,一似嚼冰雪者,信为清洁,而波澜意度,犹嫌不足以发挥奇趣。


  ○书信:咸丰八年正月初三日致刘蓉

  自孔孟以后,惟深溪《通书》、横渠《正蒙》,道与文可谓兼至交尽。其次如昌黎《原道》、子固《学记》、朱子《大学序》,寥寥数篇而已,此外则造与文竟不能不离而为二,鄙意欲发明义理,则当法《经说》、《理窟》及各语录札记;欲学为文,则当扫荡一副旧习,赤地新立。将前此所业,荡然若丧其所有,乃始别有一番文境。


  ○读书录:望溪文集桥除积习兴起人材札子

  望溪先生古文辞为国家二百余年之冠,学者久无异辞。即其经术之湛深,八股之文雄厚,亦不愧为一代大儒。虽乾嘉以来,汉学诸家百方攻击,曾无损于毫末。推其经世之学,持论太高,当时同志请老,自朱文端、杨文定数人外,多见谓迂阔而不近人情,此疏阅历极深,四条皆确实可行,而文气深厚,则国朝奏议中所罕见。


  ●书道纵横


  ○家书:咸丰八年八月二十日谕纪泽

  以后作字,须讲究墨色。古来书家,无不善使墨者,能令一种神光活色浮于纸上,固由临池之勤染翰之多所致,亦缘于墨之新旧浓淡,用墨之轻重疾徐,皆有精意运乎其间,故能使光气常新也。


  ○日记:咸丰十一年十月初十日

  日内思作字道,刚健、婀娜二者缺一不可。余既奉欧阳率更、李北海、黄山谷三家以为刚健之宗,又当参以诸河南、董思白烟娜之致,庶为成体之书。


  ○家书:咸丰八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谕纪泽

  写字之中锋者,用笔尖著纸,古人谓之“蹲锋”,如狮蹲虎蹲犬蹲之象。偏锋者,用笔毫之腹著纸,不倒于左,则倒于右。当将倒未倒之际,一提笔则为蹲锋,是用偏锋者,亦有中锋时也。


  ○日记:咸丰九年四月初八日

  日内颇好写字,而年老手钝,毫无长进,故知此事须于三十岁前写定规模。自三十岁以后只能下一熟字工夫,熟极则巧妙出焉。笔意间架,作匠之规也,由熟而得妙,则不能与人之巧也。吾千三四十岁时。规矩未定,故不能有所就。人有恒言,曰“抄来无过熟”,又曰“熟能生巧”,又回“成熟”,故知妙也、巧也、成也,皆从极熟之后得之者也。不特写字为然,凡天下庶事百技,皆先立定规模,后求精熟。即人之所以为圣人,亦须先立规模,后求精熟。即颜渊未达一间,亦只是欠熟耳。故曰: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家书:咸丰八年十月二十五日谕纪泽

  尔所临隶书《孔庙碑》、笔太拘束,不甚松活,想系执笔太近毫之故,以后须执于管顶。余以执笔太低,终身吃亏,故教尔趁早改之。《玄教碑》墨气甚好,可喜可喜。郭二姻叔嫌左肩太俯,右肩太耸。吴子序年伯欲带归示其子弟。尔字姿于草书尤相宜,以后专习真草二种,篆隶置之可也。四体并习,恐将来不能一工。


  ○日记:咸丰十一年七月初三日

  奇横之趣与自然之致,缺一不可。


  ○日记:同治无年四月初二日

  因读李太白、杜子美各六篇,俗作书之道亦须先有惊心动魄之处,乃能渐入正果,若一向由灵妙处著意,终不免描头画角伎俩。


  ○家书: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与澄温院季诸弟

  何子贞与予讲字极相合,调我“真知大源,断不可暴弃”。予尝谓天下万事万理皆出于乾坤二卦。即以作字论之:纯以神行,大气鼓荡,脉络周通,潜心内转,此乾道也;结构精巧,向背有法,修短合度,此坤道也;凡乾以神气言,凡坤以形质言。礼乐不坤。作字而化游自得真力弥满老,即乐之意也;丝丝入扣转折合法,即利之意也。偶与子贞言及此,子贞深以为然,谓渠生平得力,尽于此矣。


  ○家书:咸丰九年三月初三日谕纪泽

  大抵写字只有用笔、结体两端。学用笔,须多看古人墨迹;学结体,须用油纸摹古帖。此二者,皆决不可易之理。小儿写影本,肯用心者,不过数月,必与其摹本字相肖。否自三十时,已解古人用笔之意,只为欠却间架工夫,便尔作字不成体段。生平欲将柳诚悬、赵子昂两家合一炉,亦为间架欠工夫,有志莫逐。尔以后当从间架用一番苦功,每日用油纸摹帖,或百字,或二百字,不过数月,间架与古人逼肖而不自觉,能合柳、赵为一,此吾之素愿也。不能。则随尔自择一家,但不可见异思迁耳。


  ○日记:同治二年九月初六日

  偶思古之书家,字里行间别有一种意态,如美人之眉目可画者也,其精神意态不可画者也。意态超人者,古人谓之韵胜。余近年于书略有长进,后当更于意态上著些体验功夫,因为四语,曰鼇属鹰视,拨灯嚼绒,欲落不落,欲行不行。


  ○家书:咸丰九年七月十四日谕纪泽

  尔前用油纸摹字,若常常为之,间架必大进。欧、虞、颜、柳四大家是诗家之李、杜、韩、苏,天地之日星江河也。尔有志学书,须窥导四人门径,至日至嘱!


  ○日记:同治四年十月二十日

  是日悟作书之道,亦分阳刚之美、阴柔之美两端,偏于阳者取势宜峻迈,偏于阴者下笔宜和缓。二者兼併鹜,则两失之矣。余心每蹈此弊。


  ○日记:咸丰十一年二月廿五日

  余往年在京深以学书为意。苦思力索,见于因心横虑,但胸中有字,手下无字。近岁在军,不甚思索,但每日笔不停挥,除写字及办公事外,尚习字一张,不甚间断,专从间架上用心,而笔意笔力与之俱进,十年前胸中之字,今竟能达之脱下,可见思与学不可偏废。


  ○日记:咸丰十一年二月廿九日

  思作字之法,险字、和字二者缺一不可。


  ○家书: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初六日致澄弟沅弟诸弟

  见作字总须得势,务使一笔可以走千里。


  ○日记:同治三年五月初三日

  因悟作字之道,二者并进,有著力而取险劲之势,有不著力而得自然之味。著力如昌黎之文,不著力则如渊明之诗;著力则有军所称如雄画沙也,不著力则右军所称如印泥也。二者阙一不可,亦犹文家所谓阳刚之美、阴柔之美矣。


  ○家书:咸丰八年七月二十一日谕纪泽

  至于写字,真行篆隶,尔颇好之,切不可间断一日。既要求好,又要求快。余生平因作字迟钝,吃亏不少。尔须力求敏捷,每日能作楷书一万则几矣。


  ○家书:同治元年四月二十四日谕纪泽

  尔近来写字,总失之薄弱,骨力不坚劲,墨气不丰腴,与尔身体向来轻薄之弊正是一路毛病。尔当用油纸摹颜字之《郭家庙》、柳字之《琅琊碑》、《元〔玄〕秘塔》,以药其病。日日留心,专从厚重二字上用工。否则字质太薄,即体质亦因之更轻矣。


  ○家书:咸丰八年八月二十日谕纪泽

  作字时,先求圆匀,次求敏捷。若一日能作楷书一万,少或七八千,愈多愈熟,则手腕毫不费力。将来以之为学,则手抄群书;以之为政,则案无留读。无穷受用,皆自写字之匀而且捷生出。


  ○日记:同治三年五月十二日

  近来作书,略有长进,但少萧然物外之致,不能得古人风韵耳。


  ○日记:同治元年三月十七日

  久不作篆,生涩殊甚,乃知天下万事贵熟也。


  ○日记:咸丰十一年六月十七日

  看刘文清公《清爱堂帖》,略得其冲淡自然之趣,方语文人技艺佳境有二:曰雄奇,曰淡远。作文然,作诗然,作字亦然。若能合雄奇于淡远之中,尤为可贵。


  ○家书:咸丰十一年正月十四日谕纪泽

  尔写字笔力太弱,以后即常摹柳帖亦好。家中有柳书《无〔玄〕秘塔》、《琅琊碑》、《西平碑》各种,尔可取《琅琊碑》日临百字、摹百字。临以求其神气,摹以仿其间架。


  ○家书: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初六日致温弟

  习字临《千字文》亦可,但须有恒。每日临帖一百字,万万无间断。则数年必成书家矣。


  ○日记:同治五年九月廿九日

  因余作字不专师一家,终无所成。定以后楷书学虞、刘、李、王,取根势,以求自然之致,利有稍肥;行书学欧、张、黄、郑,取直势,以尽晲视之态,利在稍瘦。二者兼营并进,庶有归于一条鞭之时。


  ○家书:咸丰十一年正月十四日致澄弟

  ……习大字,总以间架紧为主。写成之后,贴于壁上观之,则妍自见矣。


  ○日记:同治五年五月廿五日

  写零字颇多,悟北海上取直势,下取横势,左取直势,有取横势之法。大约直势本于秦篆,根势本子汉隶;直势盛于右军暨东晋诸帖,横势盛于三趣话碑。唐初欧公用直势,请公用横势,李公则兼用二势。


  ○日记:咸丰十一年七月初五日

  因困横之余而语作字之道:点如珠,画如玉,体如鹰势如龙,四者缺一不可。体者,一字之结构也;势者,数字数行之机势也。


  ○日记:咸丰九年六月初一日

  余近日常写大字,渐有长进,而不甚贯气,盖缘结体之际不能字字一律。如或上松下紧,或上紧下松,或左大右小,或右大左小。均须始终一律,乃成体段。余字取势,本系左大右小,而不能一律,故但无所成。推之作古文辞,亦自有体势,须篇篇一律,乃为成章。言语动作亦自有体势,须日日一律,乃为成德。否则,载沉载浮,终无所成矣。


  ○家书:咸丰九年三月二十三日谕纪泽

  赵文敏集古今之大成,于初唐四家内师虞永兴,而参以钟绍京,因此以上窥二王,下法山谷,此一径也;于中唐师李北海,而参以颜鲁公、徐季海之沉著,此一径也;于晚唐师苏灵芝,此又一径也。由虞永兴以溯二王及晋六朝诸贤,世所称南派者也;由李北海以溯欧、诸及魏北齐诸贤,世所谓北派者也。尔欲学书,须窥寻此两派之所以分:南派以神韵胜,北派以魄力胜。宋四家。苏、黄近于南派,米、蔡近于北派,赵子昂欲合二派而汇为一。水从赵法入门,将来或赵南派,或赵北派,皆可不迷于所往。


  ○日记:咸丰九年七月十三日

  柳臣言作字如学射,当使活力,不可使拙劲;颜、柳之书,被石工凿坏,皆蠢而无礼,不可误学。名言也。


  ○日记:咸丰十一年十月初一日

  作字时,悟京中翰林善写白摺者,相传中有一丝牵贯于行间,作大字亦当知此意味。


  ○家书:同治五年正月十八日谕纪鸿

  余昔学颜柳帖,临摹动辄数百纸,犹且一无所似。余四十以前在京所作之字,骨力间架皆无可观,余自愧而自恶之。四十八岁以后,习李北海《岳辘寺碑》,略有进境,然业历八年之久,临摹已过千纸。今尔用功未满一月,遂欲速济神妙耶?余于凡事皆用困知勉行工夫,尔不可求名太骤,求效太捷也。

  以后每日习柳字百个,单日以生纸临之,双日以油纸摹之。临帖宜徐,摹帖宜疾,专学其开张处。数月之后,手愈拙,字愈丑,意兴愈低,所谓“困”也。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不特习字,凡事皆有极困极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共14頁) 目录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上一頁 下一頁

 
 
 
 

子夜星网站
Personal Website.  Created by Midnight Star .Copy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