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家国天下 >> 由“沈阳事件”透视当下的师德问题
  
        

由“沈阳事件”透视当下的师德问题

 

原题:长江日报评“沈阳事件”:教师要有教师的样子


文/华智超 来源:长江日报 2018年04月08日 子夜星网站整理编辑


  【引文】4月5日上午,网络媒体出现了检举现南京大学文学院语言学系主任、长江学者沈阳的文章,揭露其在北大中文系任教时对女学生高岩实施性侵。高岩因此受到压力于1998年自杀。当日,沈阳回应称,举报文章中指责均为“恶意诽谤”,“保留控告的权利”。此次的检举文章一共四篇,分别来自高岩的同学加好友李悠悠、大学同学徐芃、王敖以及班主任王宇根。其中,王敖目前是美国卫斯理安大学东亚研究助理教授,曾与高岩为北大95级同班同学。上个月,他曾实名揭露了一名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任教的华裔教师的多次性侵行为。王敖表示,今年是高岩去世二十周年,“我们现在首先要纪念我们的同学,然后要请沈阳道歉。我看到网上一个说法,他要告我们诽谤,我们特别欢迎他来告。

  清明节期间,北京大学校友在网上实名揭发原该校中文系教师沈阳对某女生性侵导致其自杀,引起社会高度关注。

  继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就“沈阳事件”表态后,上海师范大学发表声明称,从即日起终止2017年7月与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沈阳签订的校外兼职教师聘任协议。

  “沈阳事件”被曝光后,涉事学校迅速做出回应,没有因为这是件“陈年往事”而拖沓遮掩。我们注意到,涉事学校的回应,都旗帜鲜明地指向了师德师风问题,南京大学文学院的声明更是直截了当地建议沈阳辞去该院教职。

  还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发表声明的落款机构,分别是北京大学教师职业道德和纪律委员会、上海师范大学学术伦理与道德委员会。这都传递出一种信号。师德师风出了问题,即便涉事对象是拔尖人才,获得“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称号,也要“零容忍”,让我们看到了相关学校建设师德师风的决心与力度。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是教育的灵魂;败坏师德,是不能踩踏的“红线”。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得。

  今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其中指出教师“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措辞强烈、指向鲜明。立德树人,责任之大,莫过于教师了。

  可以说,教师不是一个单纯“授业解惑”的技术活,而是一份良心事业。因此人们对教师品德的要求会比一般职业更严更高。

  教师性侵学生,这是显而易见的师德师风问题。现实中,还存在不少各种隐性的、不那么显而易见的师德师风问题,师德问题远比呈现在聚光灯下的更复杂。

  有的大学教授不专心教学和研究,整天忙于搞社交、拉人脉,进行自我包装,甚至抄袭他人科研成果;有些硕导、博导与研究生的关系已经变成学生对教师的人身依附,驱使如牛马,师生关系呈现某种异化;有的中小学教师把学习重点留到补习班上讲、收受礼金、对学生或家长颐指气使,让家长们敢怒不敢言,还对一些孩子造成心理阴影……这些现象有的正在引起社会层面的关注,而有的还没有作为师德师风失范“问题化”。

  师德滑坡,固然与老师个人的道德品质有关,但细究接二连三的师德事件,我们也发现,教育、教师职业在一些人那里变成一种权力,并且不断膨胀,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了极度不平等的关系。

  譬如,有的大学教授为什么能指使学生做这做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导师掌握着资源分配,能够影响甚至决定学生的前途和命运;也因为类似的原因,有的中小学教师可以随意发号施令,强迫家长围着自己团团转。教师掌握着极大的权力,这真是一个怪现象。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要有教师的样子。我们希望或显或隐的师德师风问题都能获得正视与改进,广大教师都能做到为人师表,发自内心地尊重这个职业,让教师获得全社会的尊崇。

  (作者:华智超 原题为《长江日报评“沈阳事件”:教师要有教师的样子》)

 
 
 

子夜星网站
Personal Website. Created by Midnight Star .Copyright ©.